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梁美玉
[导读] 对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梁美玉
        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 广东 肇庆 526070
        摘要:对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多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历史课堂上简单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学生则被动地记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还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都会有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比较喜欢主导课堂,课堂教学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缺少锻炼与思考的机会,教学的意义也难以充分的发挥出来。如果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话就可以极大的改善这种情况,既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地锻炼,大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策略
导言:
        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模式的应用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先进、高效的教学方式。
1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1 思维导图对历史学科的意义
        初中历史主要是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来划分、制定教材内容。因此,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顺序性。而且,初中历史比较重视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研究、综合分析。因而,只要在明确关键词之后,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思维发散,绘制思维导图,就能形象、具体地展现关键词涉及的各知识点。所以,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优势的。如今,学生在进行初中历史学习的时候往往不够积极,而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丰富历史学科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一般历史教学都是只通过期末考试来考察学生的,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而考试只是针对一些知识点的,就算学生不了解其内涵,只要能背下来就会有不错的成绩,教师就会觉得学生学得不错。这样的考察方式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还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1.2 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
        之前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把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通过记笔记的而方式记下来,尽管记录了满满一本的文字,而且内容特别详细,但因文字过多,且缺乏条理性,就会加大学生大脑的压力,使学生的记忆受到影响。但是运用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以此更好的领悟和认识知识点。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导图的美观性和有效性,学生可以通过图形、颜色等方式,讲重点区分开。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的时期,与枯燥、单一的文字记录相比,这种形式可以使他们的大脑得到充分的激发,使学生的记忆得到良好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学生不但要了解历史知识,还要准确的归纳重难点知识,将各知识点间的关系理清,找准关键字,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爱好,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进行关键字提炼时,学生们要展开自己的联想,确保主干上的每一个关键词都存在联系,从而便于更好的记忆,通过学生层层的思考,是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2 思维导图的局限性
2.1 教师方面
        大多数一线的历史教师的教龄都不短,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是这样的教师更倾向于传统教学的形式,不能快速、有效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能够学习和理解新事物的教师才能够对思维导图进行更好的运用,增加了教龄长老教师运用难度。
2.2 学生方面
        学生们只有对大脑技能进行充分的调动,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思维导图,提高思考的速度,一些学生更喜欢运用传统课堂笔记的形式。除此之外,需要大量的时间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成绩和作业的压力下当然不会选择思维导图。
2.3 课堂限制
        因教学设备以及客观条件的约束,当前大多数学生主要以手绘进行导图的绘制。制作中,需要很多的时间进行补充、修改以及描绘,才可以绘制出一张完善的导图,而这对于课堂上仅有的40分钟比较困难,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讲述课堂内容需要30分钟,那么留给学生10分钟绘制导图是无法完成的,加大了普及思维导图的困难。
3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3.1 活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通过人们概括历史事实将一定的历史本质进行结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概念。每个历史概念中都有复杂、综合的要素在里面,比如:人物、地点、实践、背景、作用、内容以及影响等,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中没有直接的描述和概括这些繁琐、纷杂的要素,甚至并没有在一课中呈现全部的内容,针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难以在学习中准确的掌握和理解历史概念。所以,开展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简化历史概念,并且系统化各要素,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历史概念的理解。
3.2 巧用思维导图,加强纵横联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历史具有很多的知识点,并且具有明确的地域和时间特征,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都具有“纵横坐标”,这里“纵”指的是每个国家各历史阶段的特点,“衡”指的是各个国家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各领域之间的比较。新课标强调的是历史知识的一个系统性,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纵向、横向的联系历史知识,对各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掌握,对比较从古至今中外相同的历史知识加以重视,在历史多样性、复杂性中对其发展规律加以认识。所以,在进行知识体系构建中,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导图符号、颜色以及关键词等合理的运用呈现出各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其特点和内在联系进行总结和分析。
4 结论
        开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或者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对历史的主干信息进行优化,进行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将历史的发展顺序和线索理清楚,掌握其发展的规律,提升学习历史的能力,将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上去。

参考文献:
        [1]朱静.论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26-227.
        [2]张言.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3):150-151.
        [3]韦尹.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才智,2019(16):191.
        [4]孙晓芳.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三历史教学效率[J].华夏教师,2018(20):56-57.
        [5]陈雪莲.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224-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