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广东省茂名市电海中学 525400
摘 要:语文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学科,在弘扬民族精神、传递中国文化方面有着关键性作用。如在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国传统民俗、节日阅读课文等,无不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影子。因此目前教育改革,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来有利于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二来可以了解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三来可以培养学生爱国、高尚品德精神,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非凡。因此,这里围绕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做研究,并给出相应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底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任何一个强大、团结的民族、国家都有着自己骄傲的文化。因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下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文化教育是家国主义教育,对学生品德、思想、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高中语文课文中涉及众多我国传统的文化内容,如汉字、文言文、古诗词等,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要如何发扬并继承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并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切身了解我国文化,明确其价值意义,才能有效推进教学,加快学生发展。因此,这里就做相关研究。
1在高中语文课文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的内涵研究
1.1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中国文化历史
文化与历史是同在的,中国漫长的五千多年中,文化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如我国的象形文字、我国的造纸术、我国的木刻工艺、我国的民族音乐制品等,都是历史长河中文化的珍宝。学生在高中课文中不乏会接触这些历史性典故,或者传统民族节日。这里面包含了我国各地地区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将建立对民族、国家历史的了解,加深家国情怀,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1.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文化教育涉及思想教育、文化底蕴知识的继承。其中很多文化知识富含鲜明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我国的尊师重道思想、儒家思想、尊老爱幼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典范。学生在了解这些文化的同时,也会继承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既具备良好的品德,也具备文学性素质。
1.3有利于学生抵御不良文化的干扰
信息化的社会,各类复杂、不良的文化思想融合,很多学生都呈现超前思维、成熟思维,这也让不少学生养成了不良的思想习惯。如受到娱乐明星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具有盲目性思维、过度崇拜思想;也有的学生受到父母、环境等影响,养成了娇惯、蛮横的脾气;也有的学生长期受网络、娱乐明星、直播明星的影响,养成了拜金主义思想,这些不良文化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接受我国优质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从新认识自我,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如在课文中渗透传统孔孟思想、道德思想,借助典故免力学生等,都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思想观,促进学生的发展。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学的策略
2.1在高中朗读课文中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教学环节,尤其是一些古诗词、古文言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富有情感、思想、领悟效果的朗读,才能呈现出作者的思想与情怀。而要想朗读好一篇文章,需要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并逐步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当时的环境。语文古诗文需要朗读来挖掘其中的思想情感,而朗读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如古代诗人、词人会放声的朗读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怀,也有一些高雅的历史名人会借助古筝、萧笛伴奏以朗读代替歌唱。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师可以专门组织一次古诗词朗读大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参与朗读,通过朗读来继承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推动自身能力的发展。
2.2通过文化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的课文内容中也涉及众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借助课文学习来巧妙的渗透文化内容,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如高中语文课堂中有讲解历史题材的课文,古诗词、文言文中的荆轲刺秦王、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典故,这些历史性事件中就融合了很多我国的传统文化,三顾茅庐正验证了我国尊师重道的思想文化,而荆轲刺秦王既反应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反应了荆轲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可以成为典型的阅读题材内容,从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又比说韩愈的《师说》,教师则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入手,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从师求学的原则。而后面还有鸿门宴等课文,教师可以介绍当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借着历史介绍当时朝代的文化民族,如古诗词、音乐、传统工艺制品等,都可以传递文化教育内容。
2.3把握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的结合点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涉及的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众多,简单的朗读、书法、古诗词鉴赏、课文中传统文化习俗、传统节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见证。而要有效的在教学中推进文化教育,应该合理选择文化教育的切入点,不能盲目,也不能专门挑文化知识进行渗透教育,这样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应该把握好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的发展因地制宜的渗透文化教育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体会更全面,学习也能更具有效果。合理的找到渗透的区间,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不管是备课还是搜集相关教学材料,甚至制作教学课件,都应该按照教学目标科学的渗透,这样采利于教学的推进,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在讲解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時候,就可以提出问题“文章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然后再课文讲解中穿插答案,最后进行总结,以实现彼此的结合。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对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能够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学生通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提升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水平、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娜.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04):71-72.
[2]任娟.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08):107-108.
[3]吴海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分析[J].高考,2021(06):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