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智军
蒲城县初级实验中学 715500
摘要:初中语文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因为学生经过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大众普遍、持续关心的热点。语文作为一个基本学科,不仅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文章作者针对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简要的对策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引言
目前,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久远。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1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坚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按照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来完善,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使初中语文教学的体系不断健全。一些初中学生虽然语文成绩不错,也能够按照自主的方法来学习,但是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学习能力意识的培养不能放松,一定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在教学的综合效用上不断提高,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语文学习上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锻炼,提高学生的水平。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难点需要攻克,尤其是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要看学生的具体表现,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天赋进行培养。
2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
2.1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不深刻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探索世界的阶段,对许多事物的把握并不深刻,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理性对待,而且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是流于形式。在他们的认知里,语文无非就是字、词、句、篇章结构的学习,以及古文、诗词的背诵,在学习上仅仅停留在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简单分析以及课文机械的背诵上,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语文,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缺乏理性的。语文作为初中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可以说是贯穿学生一生的重要学科。语文的学习也并非只是停留在分析段落大意、背诵古诗文上。
2.2教学过程过于功利化
我们在前面说到,语文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学科,掌握语文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平时的积累。可是初中要面对中考,需要分数的提升,因此很多教师以此作为最终目标,学习的重心也是如何能够提高分数,怎样猜到考试题目,教学过程也是拔苗助长,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当作教学标准。虽然初中生要面临中考,分数确实是学生升入好高中的关键,可是把学生成绩看作唯一的教学标准,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无视初中语文学习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只会导致学生语文素质低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盲目地向学生传授主要考点的相关知识,也只会选择能够尽快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手段,根本就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材。
2.3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课堂上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两个主体的教育,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要将一门课改为多个领域的互动课,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课文的难度相对较大,教师为了赶进度,仅把课文内容解释清楚,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即使有也只是单纯的提问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3.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
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真正利用好课堂的时间来发挥课堂的作用,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好,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语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阶段性的教学计划,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地对语文进行学习,先练习段落写作,从单纯的叙事写作到有深度的写作,逐步转变教学计划。还可以设置一些有效的教学计划,比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小事,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语文课堂当中,注意给予学生一些适当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2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更好地去消化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来合理地规划课堂时间,适当地给学生增加自主预习、自主阅读的时间,设置合适的导入语和问题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
3.3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模式,教师给学生写评语,学生课下进行反思,也没有进行二次评价,学生不能够真正找到问题所在。要明白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不只是简单的评优与劣的作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改,并且找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弊端。
3.4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设计教学课程,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文本,制订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使学生有充足的阅读与思考时间。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阅读当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当时的环境下,读私塾的人都是单纯背诵,不主张提出自己的问题,至于书里的意思,人们不理解也不会提出疑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在实施和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制订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都能及时了解,进而进行针对性地解决,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1):29—31.
[2]朱海清.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