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150001
摘要:高考语文中,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占分比例高达80%,阅读理解与写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学生阅读水平对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应该是一个人终身都要做的事情,阅读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可以增加词汇量,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让学习更轻松。原来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却是“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捷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能量,能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信息技术由于方便快捷资料丰富,非常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满足小学语文现代化的教学要求。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素材,有利于学生长久保持阅读的兴趣,形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果
字成词,词成句,句成段,段成篇,字词是阅读中的基本元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字词的积累比较少,这种情况成为小学生阅读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借助信息技术,用带读、听读的方式来阅读,学生学习了生字,积累了词汇,有助于快速提高语文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中学习各种知识,但由于小学生见识比较少,又缺乏生活经验,阅读时经常会出现不易理解的情况,信息技术用图文解说的方式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个教师要管理的学生有几十个,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教学活动,教师的压力倍增,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降低。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教师在阅读材料的准备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工作,提高了教师闲散时间的利用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传统的情境教学大多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不强,阅读兴趣也不高,对阅读的参与程度也偏低。但是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特效等进行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丰富课外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以教材为主导,教材虽然是教育部门精心编写的,但是涉及的内容过少,不利于小学生扩展知识面,开拓思维。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以教材为核心,根据教材进行知识延展,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析,借助信息技术寻找合适的课外教学材料,把找到的材料进行整合整理再制作成视频课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视频播放,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文章的宗旨。
(三)进行教材内容讲解
小学语文教材体裁众多、题材多样,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歌颂革命先烈的,有抒发爱国情感的,有唐诗宋词,有记叙文,有散文等。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不能理解透彻,无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教材中不易理解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四)知识复习巩固
小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记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形成持久记忆,必须进行知识的重复,也就是复习与巩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再制作成微视频,通过微信群、钉钉、QQ群等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复习和巩固课上的内容,通过反复观看,达到持久记忆的目的。学生对于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还可以向教师或同学进行线上求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夯实自身的基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
三、总结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着明显的优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效率缓解教师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持续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了技术支持,爱好阅读的孩子未来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张安东.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145-146.
[2]李成瑞.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