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 想象悟情——小学阅读教学课杂感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周国荣
[导读] 我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大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周国荣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东城街道前锋小学  广东省  四会市   526200
        【内容摘要】我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大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训练要点可抓住品味词语、品味句子、品味标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文本深远的意境,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怀,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品味   想象  悟情
        我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大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文本精美的语言,领略文本深远的意境,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怀。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美文、品味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文章大多精挑细选,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且文章大多词句准确生动、句式经典形象、意蕴深厚精妙等。引导小学生品味阅读语言、体验语言精妙和文章情感,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品味词语,想象悟情
        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师生和文本交谈对话的过程。语言是文本的一份子,字组成了词,词组成了句,句组成了段,段再组成了文。细细推敲词句有助于学生追本溯源地把握词句的意思,在深入探究中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中实现课程要求,助力小学生在读、说、悟中实现与阅读文本的对话和思考。
        如我执教五年级《搭石》时,其中一段令人不禁细细思考品读。文中提到:“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理所当然”?年轻人背老人过去体现了什么?抓住“理所当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和发挥想象,设计填空的训练,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对文本情感的领悟。如教师以“理所当然”为关键词列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并解答: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理所当然——天气变凉时人们找来方正齐整的石头摆在河里,方便人们通过。(原文:从河的两岸……人们上上面踏过)。
        (2)理所当然——无论是急着赶路还是别的,当发现搭石不平整时都要放下匆忙的事,去寻找合适的搭石来换上。(原文:只要发现哪块搭石……踏上几个来回)。
        (3)理所当然——面对面的人要相向而行时,总会止步让对方先走,并寒暄问好。(原文: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对方过河)
        (4)理所当然——上下工时人们走搭石的动作整齐、协调、一致。(原文:前面的抬脚……跟上)。
        (5)理所当然——当年轻人过搭石时遇见老人总是要背老人过河。(原文:伏下身子被老人过河)。
        当学生们回答出五个“理所当然”后,教师可再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分析,补齐省略号,再次链接更多的“理所当然”。如下:
        (1)理所当然——假如有残疾人走搭石……
        (2)理所当然——假如有外乡人扛行李走搭石……
        (3)理所当然——假如有年幼的孩子走搭石……
        等等。一个“理所当然”,引出了很多的理所当然的事。这“理所当然”体现着家乡人淳朴、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联结成一道道记忆中靓丽的家乡风景。牵“理所当然”一词而动全文,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勤劳、助人、谦让、和谐的画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我语文素养,需要引导学生跳出课文去审视词语,在批判、分析、理解词语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现象,在充分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锻炼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使学生在习作时能有话想说、有话可写,助力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二、品味语句,想象悟情
        想象力是语文最为宝贵的思维和财富。不少哲学家、教育家皆提出想象力的重要性。比如爱因斯坦表明“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黑格尔认为“想象力是最为宝贵的本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语句、想象悟情,在鉴赏、品味中发散思维。


        如在一次执教的阅读比赛课《荷叶圆圆》时,引导学生鉴赏句子“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
        1.歌台是指  ?
        2.小青蛙在歌台唱些什么?
        部分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比如学生一认为小青蛙唱“我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呱呱呱”;学生二认为小青蛙唱“我是小青蛙,我的本领是捉虫,可别要伤害我哦……”多快活的小青蛙呀!全班小朋友表演“蹲”,呱呱地叫,叫声或长或短,有粗有细。接着让小朋友快活读。
        当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时,教师即可借助图片和朗读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师播放小乌龟、小鸟、小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会说什么?
        (1)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
        (2)小鸟说:荷叶是我的……
        (3)小孩说:荷叶是我的……
        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中再次感受这些小伙伴的愉快。同时教师可引出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想象丰富,感情朗读,情态毕现,精彩迭出,高潮迭起。学生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善于引导中,开放了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精彩纷呈。在学习时,老师引导学生带着感悟、发挥想象能力去阅读文本,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让听课的老师都真正领略了老师的诗意般语文!
        三、品味标点,想象悟情
        标点符号是语言的重要组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带领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但阅读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却又有深厚的情感,比如不少作者喜爱用省略标点符号来表达未尽之意,品味标点符号,感知标点符号背后的言语,在这些未尽之言中品味作者的深厚情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
        如《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是作者在满池荷花的优美景色中入了迷,在如痴如醉中作者与景色融为一体,所以在风中“我”仿佛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在未尽之意的省略号中,学生们仿佛在情感共鸣中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和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为了把这种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校老师借省略号为辅,助学生想象感悟荷花之美、大自然之美:1.仿说句子。省略号省略了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谁能仿着课文说说?生一:蝴蝶飞过来,告诉我采花粉的快乐。生二:小蝌蚪游过来,告诉我找到了妈妈。生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停歇的舒服。生四……2.朗读体验。通过个人、小组、集体读,感受小动物的快乐与荷花的美。3.融入诗句,描绘画面。“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请看课文插图,此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哪句诗?学生脱口而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皆蕴含着深厚的“情”,一字一句皆表明作者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可带领学生品读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体会精妙的语言和标点,在揣摩、品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助力学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9年6月版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020年6月版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020年6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