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初中生运算素养与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余玉淼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个求学阶段中的重要转折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在这个阶段体现和提升,运算素养是众多能力中的重要部分
        余玉淼
        阳江市第二中学             广东省  阳江市5295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各个求学阶段中的重要转折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在这个阶段体现和提升,运算素养是众多能力中的重要部分,运算素养对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的帮助显而易见,运算能力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养成好的解题思维习惯,运算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的引导思路,本文就强化初中生运算素养与能力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运算素养与能力;策略
一、运算素养的概念和初中生运算素养的特点。
        在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学科中,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法则,通过已知运算未知,并得出最终结果的过程就是运算的理论概念,运算素养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技巧和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的总称,对于初中生来讲,运算素养是在学习理科学科时,所应用到的必要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每个人的智力情况不一样,但这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运算素养很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后天去改善和提高,初中生运算素养的提升在于课堂接受知识的方式、课后自主复习的习惯,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初中生运算素养具有被动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并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改善,一步步引导学生由被动提升运算素养转变为主动提升运算素养。
二、初中生运算素养能力的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来,这是素质教育多年渗透的结果,教师作为课堂模式的引导者和主要负责人,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和扭转应试教育留下的陈旧观念和习惯,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形成以运算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当下需要尽快清晰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学生的运算素养能力普遍较低,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公式、定理和概念等仅仅停留在照搬模式,并不能完全的领会内涵,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固定套用公式的习惯,在涉及到实际计算数据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计算器,而并不是对题目进行思考,有没有捷径?能不能口算出来?因为理科对于运算思维有较高要求,口算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良好的提升效果,其次就是回避甚至逃避那些较为复杂的题目,做不到将题目划分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运算和解析,养成了不好的解题习惯。学生运算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外部环境影响,新课本中的内容削弱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更多的将知识点放在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上,基础的计算能力部分不多,减负带来的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影响.其次就是学生的内在原因,很多初中生对于知识的归纳和储备毫无方法和头绪,一股脑的记忆下来,遇见那个就用哪个,造成了知识的混乱,不利于运算能力的提升,对于知识点的概念公式也模糊不清,不能清晰准确的运用到题目中,得到错误的运算结果。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错误的解法过程:

        剖析:去分母是依据等式性质二 ,方程两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达到去分母的目的 ,但是部分同学往往只把有分母的项 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而忽略了没有分母的项 ,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还是对去分母的依据理解不透彻,生搬硬套.
三、改善初中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从学生自身角度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身运算能力。
        第一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入手。基础知识是一切题型演变的基础,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知识储备情况,初中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采用“由低到高、先死后活”的提升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先打好基础,公式、概念要清晰,解题步骤要按部就班,逐一解决,千万不可贪图省事直接计算结果,有些题型虽然可以这样做,但不利于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加大基础题型的练习,用来巩固公式概念等知识点。
        第二通过反复练习来提升运算技能。练题是一切理科学科巩固提升成绩的必要手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由于理科学科题型往往具有公式演变、解题方式的多元化等特点,所以大量练题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运算技能也得到了进步和改善.
        从教师角度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教学。
        第一在课堂上加强运算演练实操。如今的课堂模式多样化,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课堂的时效性,课堂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点和题型都在课堂上首次接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模式倾向于当堂运算演练,可以结合小组学习模式进行,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同一道题布置给不同的小组,安排好学生的运算时间,然后在课堂上及时点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立即察觉到自己在运算上的不足,能够加深印象,记忆深刻,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了课堂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效率。
        第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运算信心。如果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较难的课堂运算题型,那么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教案应该遵循着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的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培养运算素养,提升运算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速算的小技巧,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运算兴趣,但这只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开端方法,要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运算素养的培养是需要勤练的,只有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才能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训练后,一定要给学生布置能够提升运算能力的复习作业,要精心组织好训练,除了有量和质的要求外,还应对解题的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学生运算能力的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考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得到准确结果,大大提升了解题速度,留给学生对其他题型更多的思考时间。
        第三运算的技巧需要熟能生巧。数学运算只抓住一般的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因此,如何通过刷题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算技巧,成为提升学生运算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教案归纳一些小技巧,在课堂上融入知识点中,让学生轻松领会,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掌握运算的通法通则,通法通则既确认了运算方向,又提高了运算的迅速程度。再次,要掌握基础数式的变换,形成一些基本技能。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好基础知识,只有打好基础知识,才能熟练轻松的应用运算技巧,这是非常有实用性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实例讲解一些心算、速算的方法与技巧。总而言之,初中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受到多方面影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时具备设定适应学生学习进度和情况的课堂模式。
        【结语】结合文中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当下提升初中生运算能力的策略一方面是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课堂模式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习惯培养和坚持下去的信心,运算是理科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不仅对于解题有帮助,更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理科学科的一种行为熏陶,对于初中生在今后的学业中,起到了铺垫和根基的作用。同时对于目前初中生运算能力的欠缺之处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让学生具备真正的学习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卢富春 考试周刊 2011-07-19
        [2]浅议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翟秀元 现代农村科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