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娟
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广东 东莞 52384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对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他是小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一项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要提上日程。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列,只有做好劳动教育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并没有很好的被贯彻落实,他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找到更好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 劳动教育 问题 对策
引言:人们幸福的生活与劳动息息相关,劳动能够更好的保证人类文明幸福的生活。从古到今,对于劳动这一词许多名人大家给出了解释,并且教育家对于劳动教育非常注重,他们的观点深远的影响着现在的人们。但在现在的生活中,人们往往没有正确的劳动理念,对于劳动教育也没有提起重视,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是被忽视的,他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破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劳动教育。本文笔者根据现阶段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劳动教育,这就导致了在现阶段劳动教育效率低下。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这样落后的观念导致了现阶段劳动教育根本不能贯彻落实,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
在现阶段的小学劳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都不能够进行充分的重视,甚至大多数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许多教师都是非专业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如此,在现在的小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劳动教育课,即使有的学校有劳动教育课,许多语文,英语,数学,之类的所谓主课教师都会占用这类课堂,导致了劳动教育课堂时间严重缺乏。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基本上是没有教材的,许多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都是自己编写的课件在,理论上并不能构成系统成体系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知识技能灌输,因此导致了学生不能够全面地接受教育,对于劳动学习也是一知半解。教师没有劳动教育的水平,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认知,同时在举行一些实践活动时也是流于形式,并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提高劳动能力。
(三)劳动教育不受重视
在校园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堂通常是不受重视的,在学校的规划中,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课堂,学校没有这种计划,导致了教师想要教学也无从下手。没有秩序,没有规划的劳动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导致了他的,效率非常的低。并且无计划的教学就导致了在现阶段的劳动教育中没有一个评估标准,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评估,学生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因此导致现在的课堂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而现在一些所谓的社会实践课堂,通常也都是让学生打扫一下卫生,整理一下桌椅,仅此而已。这样的劳动形式非常的枯燥乏味,并且场所非常的局限,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严重的影响着他们的积极性的,这些都是现在劳动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解决现阶段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
要想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劳动教育,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正确的劳动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对于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他们冲长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这一特点,优化劳动教育体制,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之内,教育实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让学生能够突破教育场地,让他们能够实践,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周边的场所建立劳动场所。例如,学校可以在周边建立一些农场,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让他们体验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过程,让学生真正走进实践过程中,才能够让他们有着更正确的劳动认知。课堂只是教学的一部分,社会实践对于劳动教育更加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应该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代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走入到实践过程中,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让学生去采摘园进行采摘,以及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养老院等地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都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
(二)加强校园师资力量
教师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由于小学生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学校的,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必须要提升学校教师的基本水平,学校一定要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不强,一定要积极的加强,同时应该让教师一时的劳动与其他科目拥有着相同的地位,让教师对于劳动教育引起重视。学校还应该为教师开展一些培训课程,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对教师进行授课。培训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不仅如此,教师也应该积极地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的与时俱进,找到适合现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方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教材一定要多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之余要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只有教师之间不断的交流,才能够促进共同的进步,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准。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生活中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脑劳动意识,就必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才能够更好的在教育教学中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我们要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根基,不断的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教育效果。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并且在布置作业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家庭劳动,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劳动作为教育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并且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杰,宋乃庆,张菲倚.小学劳动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6):61-68.
[2]张荣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原因、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观察,2020,9(35):43-45.
[3]王慧,王晓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检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3):36-45.
[4]侯红梅,顾建军.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