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大连南金实验学校 116600
摘要:为了更好地在化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深入挖掘化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化学知识与德育知识整合起来;选择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的观念;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向学生渗透德育;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修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品格。德育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究其他教学形式。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教育;互动与融合
引言
初中化学教师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新思维,将德育与化学学科教学紧密融合,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全纬度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深化对教育思维的转变与创新,不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深入挖掘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元素
概括的说就是要把握大纲、吃透教材,通过知识点归类、关联,德育教育观融入,深入挖掘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体现道德引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讲解序言一章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在化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在讲解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这两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思想,使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在讲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和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引入团结协作意识,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关系;在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燃烧及其利用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入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在所有章节中教师都可以引入国内外化学家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发挥化学家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科学伦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题法引入矛盾论思想,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深刻了解德育知识的精神内涵
教师在向学生渗透德育时,应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德育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从视觉上对学生进行冲击,让学生对看到的德育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比运用抽象的语言讲授的效果更好。但是,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把握好度。其一,秉持适量性原则。有些化学知识蕴含的德育资源比较多,涉及很多领域,教师要为学生精心挑选德育资源,不应过度对学生开展德育,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其二,秉持适时性原则。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应该抓住良好的时机,将德育素材和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相结合,既不能偏离课本,又要将多媒体将现象与学生学习的知识整合起来,从而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时机中将德育知识与化学知识相整合,才能让学生深刻了解德育知识的精神内涵,提高化学课程的效果。
三、挑选与资源相关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观念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水资源等。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与资源相关的热点问题,不断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缺乏可能带来的后果,激发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且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当前的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很多环境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讲授这方面的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探讨当前社会中的资源问题,教育学生珍惜资源,最大程度上保护周围的环境。
四、重视学生的发展
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精益求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针对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需帮助他们制订近期及长远的学习计划,不断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德育知识,激发这部分学生的进取精神;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五、德育教育的融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
化学教育不能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集化学成果的大成,不断在创新与创造中实现突破,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类。因此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必须要将德育理念深入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首先,利用课堂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及爱国主义思维,借助化学中的原子、分子、中子及电子等概念,诠释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再借助氧化还原、溶解与结晶等化学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对立统一的思维等。事实上,化学学科中还具有很多可利用和借鉴的内容,这些均是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这也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教材的研究、挖掘与设计,真正将德育教育与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德育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六、增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在讲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特别是初中时期的学生,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清晰的教学思路、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及幽默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的德行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能使班集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并更好地将德育知识融入化学课程。
个别教师为帮助学生应对考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相对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的智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思想品德水平没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德育放在首位。当然,德育不能只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品德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应该与其他课程相连。化学虽然是一门理工类的课程,涉及了大量的化学知识点,但其中也有很多德育元素,教师应该运用好化学课程对学生开展德育,抓住好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接受德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述,德育教育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化学课程中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都比较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整理、分析知识,才能对化学知识产生透彻的见解。因此,在讲授化学知识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化学教师应该将德育作为化学教育的一部分,充分运用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讲授初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注重为学生挖掘化学课本中的德育因素,并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将德育和化学课程整合起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祥.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做法[J].清风.2020.(18):54.
[2]顾学成.初中化学渗透德育的实践探索[J].吉林教育.2020.(25):39.
[3]孙莎.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清风.2020.(14):50.
[4]綦金声.惠熙花.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