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低年级家庭作业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刘芳
[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作业利弊的权衡,尤其是有关家庭作业方面,是现在大多数家长茶余饭后热议且争论不停的问题之一
        刘芳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龙湾小学4100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作业利弊的权衡,尤其是有关家庭作业方面,是现在大多数家长茶余饭后热议且争论不停的问题之一。有些家长认为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增添孩子的负担,有些家长则认为布置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家庭作业可以及时地巩固小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使教师得到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就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家庭作业设计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设计;探索性
        
        引言:笔者认为布置适当家庭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教学这一过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家庭作业设计。科学合理的家庭作业,不但可以对已学知识有效复习,还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创造上的激发。数学作业的完成,是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灵活运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因而,通过作业,学生可以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促进小学生心智能力发展。
一、布置家庭作业,“量”与“度”需有层次性
        小学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一直延续较为传统的统一布置式,班内所有小学生完成的作业都是一模一样的,而这样的作业布置方法,则会造成学习速度较快的小学生吃不饱,学习速度较慢的小学生吃不了这样一种常见现象。每个班级内,学生都有几十个,每个学生的智力情况、知识基础扎实程度以及学习行为习惯等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上述所产生的现象问题,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千万不要“一刀切下去”,教师需要对布置的作业进行筛选,同一题型保留相对数量就行,且所选的题型需要具备并涵盖简单、容易、困难这三种题型。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安排其完成简单作业,普通的中等生完成容易类型的作业,相对优秀的小学生则完成全部作业,教师布置作业时需遵循一种选择,即“对下要保底,对上不封顶”。这样做既可以改善家庭作业的布置给小学生携带来的较多坏习惯,逐步提升每位小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所产生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可以让没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小学生得到专属于自身的锻炼以及成长。
二、设计家庭作业,要充分体现趣味性
        作业的布置,是否会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往往取决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具有新鲜性,有趣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这句至理名言说的极为在理,对学习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想要学习的动力以及欲望就会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家庭作业,让学生学中做、玩中做,激发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
(一)游戏寓于作业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引入游戏。游戏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通过游戏,孩子们既可以增进和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减法是整个学期学习的重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整个数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所以,教师在设计每日口算时,可以改变传统的答题模式,变单一的笔算为多种形式的亲子互答等竞争游戏,让学生在亲子游戏中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既创造了和谐、美好的亲子时光,又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又如,二年级上学期学到“九九乘法口诀”时,设计一种接龙游戏,再背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背着玩,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背诵,还可以和亲戚一起玩,进行游戏规则制定,游戏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大的圆圈,从活动室拿出一面鼓,选出一名鼓手,所有人跟着鼓点节奏来背九九乘法口诀,跟随着越来越快、越来越密集的鼓点进行加速背诵,由中间停顿超时或者背诵错误的同学接受惩罚,学生越玩越激动、越玩越兴奋,是学生在游戏中对九九乘法口诀快速记忆,同时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深厚感情,与同学、亲戚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样的布置出来的家庭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时间上花费较多,但是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自身兴趣,不会觉得这样的家庭作业是一只负担,更不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1]。
(二)丰富作业形式
        作业的布置,是否会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往往取决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具有新鲜性,有趣性。在设计家庭作业时,教师可以改变作业的常规题目类型,让题目充满着趣味,吸引学生去完成。可以将“连线题”变换成“完美拍档”,将“改错题”变换成“火眼金睛”,多多设计出一些富有童趣的新颖词汇,如“小小搬运工”“我是小作家”等,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统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这样一项长期家庭作业,当一次家里的“小小统计员”,记录并对家里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在天桥上数斑马线人行道过的行人人数,数来来往往的小汽车等,这样的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三)学生参与设计
        依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之进行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进行创新意识的激发,把传统作业模式中的“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让小学生可以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例如,教师教授完平面图形课程后,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要求小学生利用学过的各种各样图形形状设计“七巧板”,激发学生学习性的同时也激发了创造性,使学生学习数学时体会到属于数学学科的生动活泼有趣[2]。又如,在二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根据对称性剪出漂亮、有趣的图案,既对学生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提出了更高更灵活的要求,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图形美、对称美,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在设计家庭作业这一环节上,教师也应从这一种理念出发,使设计出的家庭作业符合孩子个性特征,让数学作业变得愈加生动有趣,让低年级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孙秀英.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索[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8.
        [2]左郁.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改革[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