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李秀清
[导读] 近几年,核心概念的教学深受大众的关注,以核心概念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李秀清
        河北省赤城县第一中学   075599
        摘要:近几年,核心概念的教学深受大众的关注,以核心概念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在高中物理的课程内容中,核心概念更具有概括性,因为物理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为教学核心的基础课程。因此,物理的核心概念对高中生判断物理问题、理解教材知识、观察实验现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力学的核心概念,力学部分的课程内容也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电磁学的相关知识做铺垫。
        关键词: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对策
引言
        在中国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上,由于受到较大的升学压力,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物理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本身对这些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再加上力学问题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本身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给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长此以往,学生的物理成绩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力学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此促使学生可以坚定地树立学好力学问题的信心。
1、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现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概念教学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也有一些教师不太重视概念课的教学,认为高中生理解能力强,不需要过多讲解就能理解.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大量重复做习题的手段来训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以题促学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如果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做题也是无从下手.而论证式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开发,从概念本质、物理意义、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证,让学生在论证中掌握知识。
2、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对策
        2.1、从整体出发逐步走向局部,并明确核心目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把大部分的关注放在课时层面的设计上面,较少部分的教师能做到从整体出发,并且关注相关单元层面的设计方案与计划实施,即重点关注局部而导致忽视整体。这样就会带来高难度落实新课标要求的理念,以及培养对学科核心的素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顾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森林与树木”的和谐关系,以大概念为基本,从整体出发逐步走向局部,同时需要明确核心目标,这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的概念”这便是新课标知识明确提出的,也是该篇章节需要理解的大概念。
        2.2、 引导辨析纠误
        当教师为学生精选了力学习题之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习题情况的态度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回答,并且注意引导学生,使他们可以判断自身是力学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还是在应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以此积极促进他们可以走出力学习题的陷阱。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这两者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进行区分。然后,教师可以从这两者的定义入手: 前者是指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之后而处与一个平衡的状态; 后者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因为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的力。接着,教师可以从受力体、施力体这两个方面来带领学生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避免学生将其混淆,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两者。


        2.3、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论证氛围
        物理概念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为了方便研究从而对物理事实进行抽象,所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以从学生日常比较熟悉的场景中选取.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加速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去4S店买车”的生活情境.在4S店看车的时候,为了对比各种型号汽车的差异,销售经理通常会介绍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家用车一般是7~10s,豪华车是5~7s,而跑车可以是3s以内.教师就可以依据此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体现的是车辆什么性能?”“除了比较时间,还能比较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小明说汽车跑得快不快与速度有关,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也使原先枯燥抽象的物理概念生动起来,学生更易掌握概念.
        2.4、借助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力学核心概念的信息,将疑难、复杂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活跃物理课堂的气氛,还能够充分地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力与平衡》的相关内容时,其中在讲授“力的合成”的教学内容时,首先高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学会用作图的方法来解答两个共点力之间的合力及其变化范围。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力的共同作用,比如两人抬水、拔河等相关图片和视频,以便向他们说明共点力、合力以及分力的核心概念,使之充分地掌握力学内容。
        2.5、把科学论证作为首要,达成科学理解
        理性思维是物理学科的中心,科学论证的产生都离不开思维,科学论证也是学习共同体一直围绕的问题。收集相关证据并合理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进行解释、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有助于促进思维的快速发展,最终得到双方都认可的结论,促进深度学习和进行大概念发展的重要方式便是科学论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观看汽车在进行安全测试时,没有系安全带和系安全带的视频进行对比讨论,然后提出相关问题。物理教师: 通过该视频联系实际情况,行车过程中为了减少或者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我们需要怎么做?学生戊: 开车不喝酒,避免酒驾、系好安全带、不超速、不超载。物理教师: 从这个问题中,大家可以尝试揣测下惯性与什么有关?学生乙: 与车辆所含质量和行驶速度有关,质量、速度与惯性成正比的关系。物理教师: 现在学生自由分配小组进行讨论,论证惯性、质量、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甲: 倘若在水平面上用恒力对物体A 进行拉扯,速度便会不断增加,当再用一根线在物体 A 后面连接另一物体 B。这是两个物体进行一起运动,但速度与先前比较来看,增加得较为缓慢,就是物体运动状态难于产生改变,这便说明了物体质量越大,所产生的惯性也就越大。学生丙: 倘若惯性与速度能有联系,速度越快,那么运动状态越发难以改变了。那么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变成上升曲线,但是事实上是有一条直线过原点倾斜,所以惯性与速度快慢无明确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力学问题在物理课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形成较为灵活的物理思维和逻辑,以此促使他们可以轻松拿下力学这部分内容,从而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物理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琦.相似性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36-37.
        [2]潘财奎.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127-128.
        [3]张胜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物理概念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20(99):127-128.
        [4]本刊编辑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年第1~12期总目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8):67-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