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何晓蕾
[导读] 高中数学科目中具有许多理论性知识,如果教师始终运用理论讲授的手段,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无法全身心融入数学学习中
        何晓蕾
        义乌市第五中学322000

        摘要:高中数学科目中具有许多理论性知识,如果教师始终运用理论讲授的手段,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无法全身心融入数学学习中。分组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个体差异性、主动能动性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等环节中均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思想。在此基础上,不仅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分组分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生应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观念,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性,教师在开展分组分层教学时,应该针对每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由此,学生将能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关联性,产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一、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分组是开展分组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学生可自行分配小组成员来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然而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质,当小组成员间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趋于一致时,便应该对组内成员进行调整,否则如果一个学习小组拥有较强的实力水平,而另一个小组拥有较弱的综合实力,不利于教师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1]。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每名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接受的教育手段存在差异性,导致每名学生的理解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能全面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无法快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一些学生拥有内向的性格,教师便应对其进行不断的鼓励。在此基础上,使每名学生均能充分抒发自身的学习感悟,逻辑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权威性,将数学成绩水平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另外,当讲授许多的理论知识后,也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该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数学科目中存在许多复杂的知识点,理论讲授方式只会持续降低学生的学习热忱,在分组分层教学方式下,每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科目与实际生活间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应始终秉承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2]。
二、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预习分层
        每名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区别对待,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应该让其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并使其掌握基本的公式推理方法。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应该让其掌握一些基础性知识,如一些公式的应用原则。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应该使其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内容时,不同层次学生应掌握差异化的知识内容,优等生需了解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知识,知晓公式的具体推倒过程。中等生应该了解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中的基本内容,后进生需知晓三角函数图像、诱导公式中的内容。最终,当运用差异化的课前预习分层方式后,使每名学生都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3]。
(二)课堂提问分层
        由于每名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向优等生提出数学问题时,应该使问题充满发散性,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向中等生提出问题时,则应该提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以此来提升中等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向后进生提问题时,应该保证问题具有简单性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忱,全身心融入后续的数学学习中。
(三)学习任务分层
        教师在向优等生布置数学作业时,应主要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向中等生布置数学作业时,应该布置一些稍微简单的题目,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向后进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备课分层
        当学生自行分组完毕后,教师便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分组分层教学活动,随后对各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会制定差异化的备课目标,如在向优等生制定备课目标时,会使备课内容中充满较大的难度,而中等生、后进生的备课目标则相对简单[4]。
(五)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是分组分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教师在讲解《数列求和》这一内容时,在讲述几种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后,随后阐述每种求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如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进行转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各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中等生、后进生的综合实力较弱,该类学生仅需掌握倒序求和的方法,优等生则需掌握错位相减法的应用原则。
(六)分组分层布置作业
        数学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了解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教师也能根据最终的作业结果来调整当前的教学计划,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还应该了解每节课中的重难点内容,参照分组分层的教学原则来为每名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题目,如果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便应该为其布置基础性的作业题目,如看图求直线方程的倾斜角,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能了解倾斜角的基本含义。如果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学习能力,便应该适当提高作业难度,如为其布置复合型的作业题目。若一些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水平中,便应该使其练习往年的经典例题,随着时间的累积,学生将能详细了解各种数学知识的意义,显著增强解题效率[5]。
(七)分组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况,使教学评价过程充满科学性,并改变单一性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每名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形成一套优良的学习方法。此外,数学科目充满逻辑性,教师还应该对各个层次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论
        总而言之,分组分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当学生自行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后,有助于全面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形成优良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应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全面了解每节课中的具体教学目标。最终,当运用分组分层教师方式后,使每名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阎树森.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J].信息周刊,2019,000(035):11-12.
        [2]刘纪元.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0,13(15):110-111.
        [3]李春宝.高中数学分层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J].智力,2020,13(26):22-24.
        [4]陈宾.浅析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南北桥,2020,13(11):32-33.
        [5]方志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00(020):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