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飞玲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县龚州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对学生的化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综合性考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还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紧紧围绕化学核心素养,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有效渗透;教学策略
引言
一贯采用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教师的教学倦怠恶习,不利教师自身教学教育水平的提升;不符合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理念被提出来并引起热烈研究与讨论,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趋势。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在渗透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和同学们共同理解核心素养对现阶段高中生的具体要求,从而根据发展的要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核心素养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形成适合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讲,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够通过个人的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变化,同时能够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宏观变化的本质。其次是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的基本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化学学科的不同反应中,反应通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从任意时刻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的方式,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分析更加复杂的化学反应。随后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对相关模型的构建能力,在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中运用专业模型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最后则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主动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用自身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面对核心素养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调整授课的模式,最终落实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有效渗透的策略探讨
(一)构建学习情境,理解平衡内涵
学习情境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要能够在课上积极引导同学们思考,并运用个人的思维解决问题。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为重要也是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很多学生认为这部分的内容难以理解,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重要思想。化学平衡主要是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中,其中需要同学们重点理解可逆反应中各反应物或者各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溶液中不同离子的含量。化学反应的动态平衡以及相关的平衡常数都是需要高中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营造相关的学习氛围,在氛围中带领着同学们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沉淀溶解平衡》的课时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并用化学用语对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进行表达。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为学生提供相关实验演示情境,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将AgCl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展示给学生,帮助其通过直观观察动画模拟的实际溶解过程,主动思考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化学概念,并通过练习书写相应表达式,自主归纳整理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完成课堂知识内容的自主转化。将在专题教学中,教师要详细的介绍这一类型反应的本质,从而渗透与平衡相关的思想,在以理解为前提的教学中融入丰富的习题,并请高中生在习题中总结这部分内容的解题技巧,最终能够独立的处理这部分问题,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的培养。
(二)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陈旧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再满足现代高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要求,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因此,作为高中的化学老师,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所以,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时也要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以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究、认真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化学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开展高一必修一《氯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便可以结合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氯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奇妙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还可以渗透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消毒与漂白作用,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激发学生深入生活现实发现化学知识,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
(三)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培养科学与责任素养
化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化学物发展规律与化合物特征的科学,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生产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们往往需要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为人类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体验,由此可以化学课程的学习与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也应该增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元素来培养高中生的科学与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硫和氮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开展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硫和氮的相关物理性质与化学特征,同时需要根据实验完成对硫和氮化学性质的分析工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并为学生介绍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式,学生即可了解到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链链接形成的。然而肽链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呢教师又可以向学生介绍高聚化合物中肽链是通过二硫键彼此连接的,让学生认识到硫参与到了蛋白质的合成.然而硫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对环境有害的,教师还可以通过酸雨相关视频的播放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从而使得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进一步了解硫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特征。氮元素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践性例子的列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更新和优化教学观念,改革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在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手段下,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春蓉.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6):65-66.
[2]贾得文.浅谈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与提升[J].新课程(中),2019(11):255.
[3]杜娟.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9(07):51-52.
[4]周璐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8(99):182.
[5]别怀亮.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新智慧,2018(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