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薇
安庆市怀宁县公岭镇中心学校 246122
摘要:伴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促使教学方法方式不断创新,现阶段,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收到重视,力求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学生文化素养发展与提高的同时,还能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的目的。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数学教学是基础和重点,在小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现代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因此,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成为了现代教师所要重点探寻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相关策略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逐渐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参与课堂活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1数学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意义
中国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逐渐在中国的大中小学推进,国家对中国未来接班人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数学在所有学科以及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应当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小学阶段的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影响到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传统文化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有机融合,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通过对数学文化的解析,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传统文化同小学数学学科两者的有机融合,对数学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小故事以及一些历史名人为了数学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讲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将来的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在数形之美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维中最常用的一种语言。教师应在不断地构建知识体系与还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数形之美的理解。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天气的符号所对应的“正”的笔画,了解各种天气出现的天数,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填写在表格中对应的天气下方,从而直观地记录一个月内的天气情况。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并推测天气所属的季节的过程中,学生一遍遍清楚地经历每一个过程,体会了解决数学问题最直观的思想。教师构建了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数学课堂,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2.2轴对称图形
中国人讲究对称,对称意寓圆满、团圆、和谐。无论是建筑、瓷器、书法、绘画还是诗歌、楹联、图章等都讲究对称。生活中处处可见对称美,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资源。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他们收集到了建筑物、风筝、脸谱、窗花、折扇、汉字……,课堂上,教师除了与学生一起欣赏这些图形或物体的对称之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之外,还可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如布置“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全员参与,根据所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绘画另一半的脸谱,剪出对称的窗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懂得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结合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现有经验,才能使数学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2.3结合数学教学活动,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对于教学来说,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活泼,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讲解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式是不行的,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的融入度,因此要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传统文化和数学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探究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在学习“大数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珠算”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珠算文化,并在了解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珠算的计算,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和领悟传统文化。又如在学习“角的度量”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古时候人们度量角的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以古时候的方式进行度量角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再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了解九章算术”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古时候数学的魅力。这样的方式,有效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醒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数学文化了解的欲望,从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行为,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4在数学思想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想一般包括:类比联想、分类辨别、归纳概括、演绎化归、思想辨识、函数观念、方程关系等。我在课堂上讲解关于转化问题时,要求学生将遇到的新问题归类转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在讲解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后,下一课便是“圆锥的体积”,在这节课的讲解中,我先是带领学生回顾了圆柱体积的求法,接着,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立体模型,请学生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求法,就这样,将看起来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由圆柱的体积公式独立自主地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在推导探究的过程中手脑结合,同时,自己动手动脑也便于后期理解。之后,又将圆锥与蒙古包、稻谷堆、大甜筒雪糕进行类比,出示习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总结教学实践的教训,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碰撞的火花熠熠生辉,这样的数学课堂方能体现出教育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倩.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杨柳.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