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青
上海市普陀区恒力锦沧幼儿园
摘要:隔代教养在中国是普遍现象,它与亲子教育共同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教育模式。隔代教养本身有一定的优势,祖父母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但是隔代教养这种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自我意识、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是对隔代教养的幼儿的行为及能力进行观察了解,对其行为从隔代教养角度出发,对其教育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隔代教养 问题 解决对策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年轻的父母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花在教育下一代的身上,亲子教育面临巨大挑战,祖辈的介入成为必然。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在幼儿园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中,隔代教养下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对其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对幼儿的真实记录,把隔代教养的问题客观得反应出来,让更多的家长重视隔代教养,了解隔代教养中存在的不足。
二、隔代教养小班幼儿琪琪的案例陈述
(一)小班幼儿琪琪的基本情况
开学前,在进行家访工作时,我们了解到琪琪自从出生以来就是和父母及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平日里都是外公外婆对其进行照顾。外婆外公对孙子也是十分疼爱,尽他们所能为他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给他买好的穿好的,就连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全部包办了,既是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此外,琪琪由于长期受外公外婆照顾,很少有机会可以外出活动或者和同龄的孩子相处,因此,他的性格也会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
(二)琪琪在幼儿园行为的观察记录及简要分析
案例一:运动
为了进行体育测试,小朋友们都在练习拍皮球。这时我注意到,琪琪并没有在拍皮球,而是坐在了皮球上,笑嘻嘻地东张西望。于是,老师过去问他为什么不拍球,这才知道他还没有学会。接着,老师便再次手把手教他。可是当老师让他自己尝试拍球时,他却看着老师,双手抱着球,不愿意拍。而当小朋友们都很开心地在玩滑滑梯和爬长龙时,琪琪却坐在一旁看着。我去问了原因才知道,原来是他怕高,不愿去尝试。于是,我带他来到“爬梯子”区域,想让他试试看。没想到,他却想挣扎地往后退,拼命摇手对我说:“我不要玩这个,我怕,我不要玩。”见我没有放手的意思,他便哭闹了起来。
分析:琪琪平日的兴趣活动较少,一般和祖辈一起在家看看电视或者听祖辈给他讲讲故事,很少外出游戏运动,这导致他的运动能力较差,四肢不太协调。此外,封闭的生活环境也使他少了很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缺乏锻炼。因此,这也使他养成了遇事紧张,胆小的性格特点。
案例二:学习活动
有一次材料包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示范如何操作之后,小朋友就自己开始动手尝试。在老师巡视小朋友的制作情况时,看到琪琪拿着纸左顾右盼。很显然,他不知道如何撕纸。于是,老师为他再次示范了一遍,并鼓励他自己动手试一试。没想到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他就急得哭了起来,边哭边喊到:“我不会,我不会,老师帮我做。”
分析:在家中,琪琪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所有一切祖辈都会替他包办。这造成他动手能力及自理能力都很弱。由于祖辈对琪琪的过度保护,使其缺乏必要的锻炼,琪琪一遇到困难就会害怕退缩,没有挑战困难克服困难的积极态度。
(三)隔代教养造成幼儿琪琪发展上出现问题
通过上述观察记录分析可以反映出琪琪发展上出现了以下问题:
1、性格胆小,爱哭
2、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较慢
3、各方面能力发展较慢(语言、行为动作和学习能力)
三、隔代教养造成幼儿琪琪再现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祖辈教育观念陈旧
一项调查发现,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与父辈差异极大。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由于祖辈大多对孩子采取“看管式”的教育方式,所以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弱。隔代教养家庭中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非隔代教养家庭的孩子则达24%【1】。很显然,琪琪就是接受着“看管式”的教育方式。由于很少外出活动,琪琪几乎没有机会和同伴玩耍交流,这也使他养成内向和不善表达的性格。
(二)祖辈的过度溺爱
有研究认为,“隔代家庭对孙辈的影响是溺爱大于教育,祖辈的姑息总统和包办代替,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成为普遍现象。其消极后果是: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不善社交,不合群,合作精神差,懒惰,娇气,磨蹭,缺乏朝气,没有理解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自主、自强,缺乏独立人格【2】。在琪琪的事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过度溺爱的后果。
四、幼儿隔代教养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隔代教养的质量
1、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首先,祖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正面或反面的事例作为自己的参考,来进行思考。此外,还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近教育期。【3】
2、转变教育方式
首先要转变溺爱的教育方式,理智地爱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并不代表爱孩子,真正得爱孩子要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为了他今后的发展出发。祖辈的溺爱大都只能换来坏结果,孩子的各项发展变得很慢,无法独立面对困难,不敢尝试,遇到困难也只会哭或者发脾气。所以,祖辈应该从不包办代替他的事情开始做起,学会放手,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知道遇到困难时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二)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养的作用
在隔代教养的幼儿入园后,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幼儿更多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在生活方面,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如自己穿衣吃饭。在学习方面,鼓励幼儿多尝试,让他们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勇敢自信的性格。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与家庭建立良好的育儿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亲子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教养人,他们对孩子的亲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需要保证有固定充足的时间和孩子相处,加强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尽到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此外,现在年轻父母的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观念更有现代性,接受新信息的能力较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理论知识也相对丰富科学,而祖辈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养育经验。如果两者能有效地有机结合,把两者优势充分发挥,那便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家庭教育质量。
结论
总之,隔代教养有利有弊,作为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教育模式,我们要重视隔代教养。我们不能一味把幼儿的教育问题都归于隔代教养,不能用放大镜去看隔代教养中的不足,而应该积极应对,想办法发挥隔代教养的优势,为隔代教养的幼儿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宏艳.隔代教养的五大误区【J】.少年儿童研究,2002,(4).
【2】王国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究会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37.
【3】吴旭辉.隔代教养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大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