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徐育兵
[导读] 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
        徐育兵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雍川镇麦禾营中心小学   13892421294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可以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积极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具体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三、精心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四、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五、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关键词:兴趣、选择、指导
        正文: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可以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积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0万字(三、四年级40万字,五、六年级100万字)。并且对课外阅读的方法做出了指导性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课程标准只是对课外阅读作了指导性建议,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具体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阅读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海洋,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主行动。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向学生介绍中外名家苦读成才的故事。如毛泽东博览群书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等。这样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激励学生去读书。
        2、举办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讲述所看书籍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感,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3、成立阅读小组。建立微信读书交流群,要求学生每天打卡坚持阅读,定期统计,表扬奖励坚持阅读的学生。
        4、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所写的读书笔记,可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课程标准没有对课外阅读的时间做具体的规定,这给语文教师留下了自由设置的空间。教师可以采用集中阅读与分散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每周专门抽出1节课,集中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在家里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与家长联系,检查学生在家中的课外阅读是否落到实处。
        三、精心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
        现代社会文化传媒丰富多彩,学生的课外阅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比较差,接触到的课外书中并非所有都适合他们阅读,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推荐课外读物。给小学生选择推荐课外读物,首先要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要形式新颖,生动形象,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另外深浅还要适度,能够为他们所接受。总之要“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引导学生选择高品位,高质量的课外读物。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可以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有关的内容选择推荐。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景阳冈》,推荐阅读《水浒传》。
        2、考虑不同年段小学生阅读兴趣的一般特点,推荐学生喜欢读,应该读的内容。台湾省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段的少年儿童,阅读兴趣不同。4—6岁是神化传说时期,6—8岁是寓言故事时期,8—10岁是童话故事时期,10—13岁是传记和文学起始期。根据以上研究,教师可以给低年级学生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给中年级学生增选一些革命故事、科幻故事、儿童小说等,给高年级增选一些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以及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科幻小说等。
        3、教师自己编选课外阅读教材。
        现在语文教材都配套了供学生阅读的课外读本。这些丛书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使用这些配套读本。
        另外还可以结合重要的节日、纪念日,给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内容。如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安排阅读毛泽东诗词,既能受到思想教育,又能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培养五种能力。即朗读能力、默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这五种能力培养得好,就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养成两种习惯。即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去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引导学生将不懂的地方划出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将自己的感受心得写在书旁作为批注。经常坚持,学生就会养成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要积累好词佳句,根据书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或写书评,或写内容介绍,或写心得体会等。
        4、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开展“亲子阅读”。调查表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和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学生自己、家长、教师。可见家庭环境的因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快乐。
        1、口语交流。采用“课前两分钟交流”形式,让每个学生轮流利用课前两分钟背诵优美的语段、名人名言,或谈古论今,或互通信息,阐述见解,或结合时事政治发表意见,或绘声绘色讲故事等等。
        2、师生通信。这是一种有趣又有用的活动。学生读完一本书,就写信告诉老师,信中可写自己对作者写作风格、目的、主题和技巧的思考,或写自己的读后感。我在回信中则想方设法鼓励、促使和祝贺学生的进步。这样做,也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把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不懈的努力,课外阅读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语文教学一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王宗海,《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