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欣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罗城镇卢洲小学
336112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质量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各方面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在本文主要从“创设宽松的语文课堂氛围”、“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组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采取积极地有效策略来促进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将自己大量的精心放在了有效教学的研究上。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本身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导致了有效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价值,也就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语文帮助。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明确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有效教学,设计和采取更加合适的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一、创设宽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一个宽松且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能够处于一个宽松且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以一种更加轻松、更加主动的状态去接受和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宽松的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设计一些语文小游戏,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受到激励,学生也就会以一种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书戴嵩画牛》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谈话导入,创设轻松语文学习氛围:“我们知道,西班牙的斗牛举世闻名。其实,中国斗牛也有悠久的历史,现在一些苗族地区还有斗牛的习俗。古代,斗牛盛行,在文化艺术中也留下了生动的印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书戴嵩画牛》。”由此引发学生开始本篇课文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如何理解牧童‘拊掌而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中‘笑’的含义?文章叙述了牧童指出戴嵩画牛之缪的故事,指出什么道理?如何理解牧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由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课文内容。
二、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挖掘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就必须激发出学生对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兴趣,则变成了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像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等。通过每一个环节的优化,让学生的语文兴趣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最终促进学生在一整节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一直专心致志的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效果也就会得到提升。
比如,在学习《月光曲》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优化课堂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读第四自然段,贝多芬最终走进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找出表示兄妹俩生活贫穷的词语?除了看到他们贫穷的生活状态,还看到了什么?贝多芬是怎么做的?”由此引导学生解读这部分内容。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5、6自然段,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当贝多芬倾情地为姑娘弹完这首姑娘弹过的曲子后,盲姑娘是怎样的表现?她说了什么?盲姑娘怎么知道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呢?”这时候,教师还可以做出总结:“在故事的前面,盲姑娘多么希望亲自贝多芬弹奏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她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激动。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由此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部分内容。
三、组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负面影响,很少会对学生采取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这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式,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氛围比较枯燥、沉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也就得不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探究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就可以完整的经历语文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身的语文自学能力的意识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伯牙鼓琴》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同学们,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大致意思读懂了吗?快说说你用了什么好办法将文言文理解的,看来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是一个好方法。读书有方法,善哉!”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组成语文学习小组,并且出示语文学习任务: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这时候,让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说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句子?”各个小组开始举手汇报。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各个小组品读课文第一部分(1-3):“刚才我们说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有的小组举手回答:“第一部分就是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第二部分就是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由此引导学生将课文进行分段。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思考和创新自身的课堂教学理念,设计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并且给予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更多的关注,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林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文存阅刊,2017(19):148.
[2]余琛.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