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情景导入的探索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石殿康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愈来愈广泛、深入,甚至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整合已经明显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
        石殿康
        亳州市第七中学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愈来愈广泛、深入,甚至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整合已经明显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在初中这一关键教育阶段,历史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注重人文性、基础性的历史学科紧密融合。通过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与尝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初中历史;历史情景导入;探索实践
前言: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阶段中,课程教育改革为不少学科教师都带来了新的优质教学理念,驱使学科教师不断吸收,不断完善,为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优化带来挑战。为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景导入教学,历史教师也需顺应实际的教学需求适当改变,使多媒体工具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情景导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情景导入设计要注意历史学科特点
        “情景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有目的的引入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情境,亦或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情绪色彩的教学情境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辅助文字性的知识讲授,通过生动的艺术体验,带动学生主动探究。因此,要想在初中历史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就需要注意学科差异,不同学科的情绪色彩不同,因而情景导入的要求也不同。在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景导入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历史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课件,在注重凸显历史的“过去式”特色之余,让情景设计最大化接近或者重现历史事件的客观、真实。
(二)情景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初中历史情景导入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毕竟,学生是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主体,只有历史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取向展开多元教学,学生自发的个性化行为才能被有效刺激,事半功倍。而历史教师设计历史情景导入,自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各自的心理差异、兴趣喜好,充分从学生的视角挖掘历史的趣味性、审美性和教育性,最终将其与初中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相结合,促使初中生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自发的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唤起强烈的学科好奇、实践思维。
(三)不随意滥用媒体情境
        在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态势下,将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本应该是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应用中却是,有一部分历史教师为了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而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侧重在“技术”而非“内容”,这就无疑本末倒置。让学生对情景导入环节的知识学习,增加了不该有的实际疲劳;而有一部分历史教师则是自身的信息技术素质一般,没有找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历史课变成教学内容无序的形式课,学生彻底成为个性学习“游离者”,丢掉历史学科本身的应有特色。
(四)学习任务与情景导入必须融合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注重信息化教学与初中历史情景导入教学的完美融合,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外,还有一点需要更加重视的就是,学生自身的历史学习任务与历史情景创设的必然融合,不可以是学生与信息技术教学处在分离抑或勉强关联的教学状态,而是学生自身可以从信息化角度理解历史,使用新的学习观投入历史知识学习,制定相应的历史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历史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历史情景导入时,才可以使用恰当、契合、自然的方式灵活完成真实教学情景引导。既不刻意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设备,也不固化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时机,而应结合具体内容灵活教学。


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初中历史情景导入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1.挖掘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历史学科反映的是人们过往的社会生活实际状况,历史教师只有把握“生活”这一基础元素,将其与历史情景导入相互结合,历史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才具备基本的教学方向,体现历史情景导入的信息化意义。例如:在教学《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历史教师要教学有关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当你与朋友开启户外探险,你们会选择随身带好哪些物品开始旅程?”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有关联的情景导入中激起兴趣,进而从模拟情境细化中的确定方向环节,导出有关指南针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形成灵活的知识记忆点。
2.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富含的“生活”知识内容
        利用好历史教材本身包含的“生活”知识内容,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将历史教材内的不同时代文化、经济、衣食住行等内容用现代的视角分析研究,使表面上看起来距离我们已十分遥远的“生活性”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互映衬。例如:在教学《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一课时,历史教师要想趣味化的教学宋代的人们生活点滴,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记录或者侧面反映宋代风土人情的资料,与直观的现代生活方式进行对比。以“清明上河图”为例,通过实际的展示,让学生加深生活联系,从而联想到现如今一些生活习俗的历史溯源,切实增多历史储存。
(二)注重趣味化教学,牢牢吸引学生注意
1.趣味化导入,激活学生历史探索积极性
        历史学科的情景导入既要与信息技术高效结合,又要让信息化呈现的方式足够多样,以此强调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例如:在教学《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时,历史教师使用启发式情景导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充满文化特色的音乐,如《成吉思汗》,让学生静心聆听,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思考其要表达的意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学生不仅对“问题”充满挑战欲,还可以从自己的真实心理感受出发,自然而然的讲述历史知识,体现信息技术在历史课程情景导入中的过渡作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2.设疑激趣,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历史教师在教学《钢铁长城》一课时,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将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动态化整合呈现,可以让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传播载体产生细微的导入差别。因此,以历史教材上的静态阅兵图片与多媒体工具呈现的动态阅兵视频对比而言,显然是动态的当代阅兵视频更能让学生随着人、随着动作、随着音乐等一起热情万丈,切实激活爱国热情。而历史教师紧接视频画面提出问题“我国的人民军队是什么时候诞生的?现在有哪些兵种?你们了解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人民军队整齐划一的矫健身姿中再度迁移观看视线,还可以自然的让学生活跃历史思维,通过历史教师的设问为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3.诱发深入思考,凸显历史教学的发展性功能
        历史教师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思考更加深入,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设计“问题串”情景导入,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性问题诱发学生逐层思考。如“学习完辛亥革命后,你们认为它成功的一面是什么?”“为什么?”“那它失败的一面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让这种双重视角分析的导入模式成为初中生今后更惯性使用的思考方式,客观、严谨的学习历史,研究历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丰富历史空间,可以让充满“丰富多彩”特性的历史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并使抽象、陌生的历史内容有趣、直观。因此,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细化历史课堂情景导入教学,更好、更全、更直观的驱使初中生认识历史,增长历史认知水平,可以让初中生借助历史知识学习提高现实问题解决能力,乘着信息化风潮,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旦知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63-64.
        [2]马胜先.情境教学构建初中历史趣味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12-213.
        [3]文金花.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J].数字通信世界,2021(02):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