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麦群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城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深入,广大教育工作开始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小学教育作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启蒙教育,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意识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得星”量化手段实践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得星量化手段
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就必须加强人才的输送。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只有提高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整体实力,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现有的传统教育体制进行变革和创新,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投放,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现阶段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可塑空间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创新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
在小学校园教育的过程中,班级管理作为校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特点分为:体大、面广、线长、点多等等。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日常管理的维护上。为了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促进小学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升,全面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管理效果,“得星”量化手段的实施从量化方面进行深入,通过运用综合案例和行动研究的分析,针对当下小学低年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与之对应的,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得星”量化管理制度,有效帮助小学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一、“得星”量化手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普遍都在六至八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其思想意识尚未完全成熟和定型,其思想的可塑性非常强,所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为此,充分了解该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学生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另外,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年龄小,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控制极其有限且不稳定,但是却仍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能力。而大部分的学生在当下都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其家长对孩子非常看重,甚至过于溺爱,很多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动手,这样的成长经历就导致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是:课后作业内容记忆不清晰、学习用品不会整理保管、遇事第一时间找家长、不会做卫生打扫等等。
二、“得星”量化手段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具体研究过程
1、“得星”量化手段的研究过程
在制定“得星”量化考核的细则方面,小学班主任需要通过全班全体同学以及班干部一定对具体的细则进行商讨和拟定,针对“得星”量化的评星标准、考核内容以及考核的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制定,同时可以参考其他班级的考核细则或者相关的审核规定来补充本班级考核细则中的不足之处。在实行“得星”量化管理时,班主任具体针对学生学习的刻苦程度、对校园大型活动的参与度、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表现、乐于助人的行为以及知错就改的态度和日常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得星奖励,鼓励其再接再厉[1]。
具体的“得星”规划如下:1、确定基础星星值。每位学生都有初始的十颗星星,在按照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管理细则来进行减星或者加星。2、确定加星内容和减星内容。
在出勤方面:迟到、缺课、早退的行为,减少两颗星;无请假行为而旷课的行为,减少两颗星;未能参加早自习、课间操、眼保健操、大型校园活动等活动的行为,减少一颗星;每周全勤的学生,增加三颗星。在纪律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或者晨读上,有打架、吵闹、不听讲的行为,减少一颗星;课间休息时间在走廊、过道等公共区域追逐打闹的行为,减少一颗星;对校园或者班级的公共物品进行损坏的行为,依据公共物品损坏的程度酌情减少一至五颗星;当日未能做好值日工作的值日生;减少一颗星。在学习方面:课后作业取得优,或者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学生,依据进步情况,增加二到三颗星;课堂活跃度高,表现良好,问题回答积极的学生,增加二颗星,反之减少一颗星;课后作业未能及时完成,作业内容未达到要求,抄作业的学生,减少二颗星。
2、“得星”量化手段的研究分析
(1)进行“得星”量化手段的好处
第一,加强低年级班级干部的工作热情。在“得星”量化管理下,班主任需要让班级干部独立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各司其职,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来进行班级干部的工作,从而让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各项能力,即锻炼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为班主任分摊了管理压力,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班主任和班干部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管理效率[2]。
第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制定完整的“得星”管理方案,对加星减星的具体行为进行明确,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行为实施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对自我管理意识的要求,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意识,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管理、相互约束、相互竞争,形成良好的班风。
第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星”量化管理的实施,相当于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竞争的比赛,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会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得星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劳动、美术、体育、智力、品德等方面做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自我要求,自我进步的意识想法的诞生,不仅能够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能够影响其他同学的好胜心,鞭笞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综合水平。
(2) 关于“得星”量化手段的不足之处
在小学低年级实施“得星”量化管理手段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步,班级的整体风貌得以改善,并逐渐向着良好的方向进行发展。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得星”量化管理的具体制度是全体班级学生共同制定的,其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具体需求。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小,在面对管理制度的时候,没有清晰的辨识能力,在面对“得星”管理制度所带来的机遇时,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行为特殊,害怕会扣星而止步不前,只是一味的按部就班。这样的管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创新性和独立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其次,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建立在自由的意识空间环境下,必须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格局才能进行创新。而“得星”量化管理在考核方面具有诸多的条条框框,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发展。长期以往,学生会养成按规则行事,服从管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限制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得星”量化管理有利有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必须扬长避短,充分保障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蓉.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得星"量化手段实践[J]. 文学少年, 2019(4).100-112.
[2] 王信. "得星"量化手段应用于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 2017(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