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导向下的小学管理评价机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张礼春
[导读] 本文将主要探讨素质教育下,小学管理的评价机制
        张礼春
        浙江省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323900)
        摘要:本文将主要探讨素质教育下,小学管理的评价机制。小学管理评价机制能够有效监管素质教育是否落实,并且良好利用评价机制能够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使得学生的素质教养进行有效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管理评价机制:作用
        引言: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差异不仅体现在价值取向方面,还有其管理评价机制。小学素质教育其主要教育目的为建立学生正确道德思想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学习能力与道德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其涉及到的不仅是老师与学生,还有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其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应主要从学校、老师、家庭等方面进行构建。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依旧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忽略了学生的智力、特殊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全靠考试成绩决定,这种评价机制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人的智力与能力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先天遗传,后天培养等,这些因素导致每个学生的起点都不同,素质教育其教学重点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应注重其管理评价体系的综合性,采用考试的评价方式决定学生的素质水平,老师的专业能力,及其学校的优劣,这是不科学的,其评价结果也不具备可信性[1]。
        在应试教育导向之下,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小学管理评价机制是采取严格的顺序性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评价原则,但是却被大多数小学所应用,导致给学校管理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并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开展。
        在素质教育导向下,为了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建立自信,发展自身长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素养评价机制需要改变顺序性的评价机制,使用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口语能力等等多方面进行测试,让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特殊能力,扩展学生学习室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教师综合评价机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能够影响很多方面,例如,学校教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结果,学校的发展等等方面。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学校发展,需要学校有合理性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2]。


        良好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激励教师并制约教师。在应试教育导向下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其评价结果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相似,其评价机制缺失应有的评价原则,仅仅取决于班级平均分、及格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不顾学生的素质发展、思想发展,性格形成等方面的因素,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相违背。这种教师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会使得学生单方面发展学习能力,特殊能力得不到重视,小学管理者应重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建立合理科学性的教师综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教学,不单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特殊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教学根本,使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在素质教育导向下,教师综合评价机制应重视教师的思想素质与职业素质,抛开单一性的评价机制,让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素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将学生的素质发展与综合能力发展加入到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中,让教师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在应试教育导向下,学校综合评价机制大多取决于其升学率及其管理制度,其评价机制过于封闭,不利于师生创造性发展,使得学校管理者丧失了极大的工作乐趣。由于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差异性,这种封闭式的评价机制无法给出可信的评价结果,且这种评价机制从某些方面来说,会造成部分教师不顾学校管理者的理念,不利于学校某些工作内容的开展[3]。
        在素质教育导向之下,学校应树立全面管理、依法管理、发展管理等等管理观念,一改应试教育下的封闭性评价机制,变为开放性的评价机制,将学校发展现状、管理制度、教学理念、学生评价等等方面纳入学校综合评价机制中,促进学校发展进步。同时,对学生、家长、老师,社区群众等人群参与到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有利于学校吸收建议,针对性改变自身发展模式,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结论:小学管理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评价机制有机地贯穿到整个小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学校、学生、老师这三个素质评价机制进行分层,以此确保素质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曾瑜,田贤鹏.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001):7-10.
        [2]李修平.科学对待教学质量提升,创新教学管理评价机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6):87-88.
        [3]孟雪莉.完善学校自评机制,提升综合办学水平[J].吉林教育,2016,000(036):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