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何泽
[导读] 在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每一门学科都需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道德水准
        何泽
        四川省大英中学   四川省  629300
        摘要:在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每一门学科都需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道德水准,学会正确的思维判断形成对应的思想观念,而在所有学科中思想政治课堂渗透的德育教育效果是最强的,同时也与学科本身的内容相互呼应,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堂当中的德育教育,很多学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寻找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本文也就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思想政治是高中文科教学体系当中的一个重点学科,也是转变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一个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们对于卷面问题的解答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准,对学生们实现德育教育,逐渐纠正学生的观念和认知错误,让学生学会转换自己的思想观念,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一、现阶段高中生在思想品德上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判断的标准有失偏颇
        社会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现阶段在社会当中占据较多社会资源的人其本身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也相对较高,也引来了很多人的推崇和关注,这也造成了在高中生的思维观念当中认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个人品质的好坏往往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在很多高中生的观念当中往往极端地认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在这种观念下对于个人行为的判断和对于事情的看待方向往往有失偏颇,学生会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倾向于强者,进而难以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除了社会地位以外,网络的大量应用和发展让网络当中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人们也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大多数人的看法往往是一致的,这也就导致了高中生在思维观念确定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即别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只需要服从大多数人的观点就可以了,但是很多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共情,激发人们讨论的欲望,网络信息的编撰者往往会对原有的事件采用扭曲或者夸张的描写,进而激化矛盾,这种思想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的道德观产生影响,进而在观念确立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
        (二)价值观念的选择出现不理性
        市场经济的日益增长让各种各样的金钱观念充斥在社会生活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观念也多以金钱观为主,长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生存部分学生的思维观念也逐渐出现了不良的金钱观。除此之外,现今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扑面而来,虽然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同样网络上的信息并没有相对较高的安全防护机制,导致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而高中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判断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仍旧相对较弱,很难对信息的质量进行辨别,同时抵制诱惑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导致了学生的思想观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冲击,也很容易受到极端主义观念的影响,造成了现阶段高中学生在思想观念确定上出现较为偏激的现象。


        (三)观念与行为出现偏差
        高中学生在教育进程当中处于较高的学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具备相对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理论认知,很多高中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理论知识以及传统道德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往往如数家珍甚至倒背如流,但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并没有实行,或者很多学生在遇到相应情境的时候往往面临着不知所措的情况,一方面现今社会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很多“碰瓷”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防范心理,对于做好事也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往往做好事并不能得到相对应的正向积极的赞美,甚至还有可能反被诬陷,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家长都教育学生不要多管闲事,而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也是如此,尽管思想当中明白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不敢下手,也不敢做出对应的行为,导致了学生践行能力相对较差。
        二、如何实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丰富教学目标
        教师在每节课开展之前都需要设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授课让学生们学习到什么样的内容、掌握哪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也有所涉猎,在素质教育以及大思政的背景下,教学目标仍旧需要继续沿用,但是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确定相对应的授课目标,除了确定知识目标以外,教师还需要确定相对应的价值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价值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设立要与知识目标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可以延伸出价值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而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也避免了刻意地引入德育教育让学生们产生反感。情感目标的设立除了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以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授课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在授课班级当中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学生在遇到相同问题时普遍的思维倾向,并找出产生这种思维倾向的原因,进而选择相对应的引导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价值选择,避免刻板僵化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
        (二)扩展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也相对较多,从哲学思想到文化政治到经济理论都有所涉猎,但是教师需要认识到尽管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但是相关的教材内容往往相对较少,需要教师不断地扩展和延伸,通过扩展和延伸来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进而让学生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让学生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反应,确立正确的观念。
        教师通过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们认识到更多,在接触更多的理论和事例之后逐渐建立起完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学会正确地看待世界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三)增加活动开展机会
        想要更好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渗透更多的德育教育,就需要不断地丰富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践行能力,也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对于思想道德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学会正确地判断和选择。教师丰富活动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是丰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引申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德育教育。另外一方面是通过亲身经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践行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完善和升级自己的思想。
        三、结束语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在教育当中渗透德育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帮助,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中的渗透,解决学生在思想观念确立上较为极端和价值判断标准上有失偏颇以及观念与行为出现矛盾的问题,相关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目标,除了设立知识目标以外,还需要设定相对应的价值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扩展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机会,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赵琦 . 浅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0(96):103-104.
        [2]张芳霞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9):195.
        [3]王程 . 浅析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北极光,2018(08):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