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石英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龙胜镇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作业布置是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作业的纠错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多么精彩的课堂,多么新颖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布置作业来发现、反馈存在的问题,检查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作业是检验小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直接的方法,作业是否能及时订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疑难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纠错 培养
从当前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来看,首先课程标准对作业的要求也有变化,内容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其次,近年来教育部为促进义务教育减负增质,加强了对中小学生作业的管理,多次发文对学生作业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但大部分学生的数感更差了,作业中错误的现象反而增多了,学生每天需要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作为农村小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在平时的观察中分析得出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纠错存在不少问题,为了纠错而纠错,不及时纠错,反反复复纠错,干脆不纠错等现象经常出现。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题型,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做过了,老师批改后又集体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是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仍有许多原来做错的学生会犯同样的错误。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纠错效果不佳有关。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作业或试卷的纠错,让学生养成拿到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就自觉地、及时改错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老师及时讲解错题,学生才会纠错。数学的知识结构是螺旋上升的。后面的知识是建立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都处在打基础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作业中的错题的认识是不够的,往往不知道错在哪里。如果老师发下作业,让学生自己纠错,而不讲解,很多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改正,有的学生改了,但仍是错的。这样,学生的错误会重复。错误的思维就会得到巩固,就更难改正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每次作业批改时,把学生错误率高的题摘记下来,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在班上及时集体讲解,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思路是错误的,知道如何改正,以后遇到类似的题才会用正确的方法解答。
二、老师对学生提出纠错要求,让学生有效纠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如下几种情况:1.很多学生对作业纠错的作用认识不够,为了完成任务,通过抄袭同学答案的方式订正作业。2.学生在作业纠错过程中的反思不够,许多学生在改错中只重视结果而轻视纠错过程。能够对作业的错误主动进行反思分析的学生很少。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有些学生在纠错中,只求对,不求会,拿到本子就匆匆改正。
比如,在订正判断题时,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结果进行订正,原来判对的现在改为错;原来判错的现在改为对,类似这样的纠错是毫无意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对,即使下次出现同样的题还是不会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与老师对学生是否提出纠错要求是有关的。
老师在布置学生纠错时,可以提出如下明确的要求。
1.用红笔在错题旁边的空位上订正,如果写不下就找到作业或试卷的其他空位订正,并画上箭头符号,把题目和订正的算式连接起来。我之所以不让学生用错题本,首先是考虑到小学生自觉性不强、好玩的年龄特征,大部分小学生不想抄,即使抄了,他们也不会去看。其次,用错题本就要把错题再抄一遍,再计算一遍,这样做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多花费时间,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让学生直接在错题旁边用红笔改正就更好,既节省了时间,又保持数学原来的错误痕迹,错误的解法与正确的解法形成对比,更有利于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学习效率会更高。
2.要求学生订正错题时必须要用算式、公式、定理或文字描述作为理由或原因。不管是填空题,判断题还是其他题型,订正时都不能只写个正确答案,否则学生就找不到错在哪里,就只能原地踏步,这样就必定影响纠错的效果。例如一道判断题: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它的表面积相等。很多学生认为是对的,改错时不能只把“√”改成“X”,一定要在题目旁边写上理由:因为算出正方体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表面积是216平方厘米,体积和表面积的得数一样都是216,但单位不一样,就说明不是同一类型的量,所以不能比较。再如一道填空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把它分成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如果不画图,是有一定的抽象性的。所以我要求学生纠错时,让学生在错题旁画图并在图上标注出长度,再列出正确的算式,然后把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这样做,学生对错题订正的思路会非常清晰,做到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纠错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老师要督促检查学生作业或试卷的纠错情况。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好动,好玩,惰性较强,如果没有老师对纠错情况的关注检查,那么再多的要求都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老师在讲解完错题,并提出纠错要求后就要安排时间让学生改错,而且改好后就找时间给老师检查。老师要重点检查学生的纠错过程,对于只写答案不写理由或原因的学生不予过关,让其回去补上算式、竖式、文字描述等作为理由或原因。老师对学生作业纠错检查得严,学生就订正得快而认真,反之,老师不检查,部分学生也就订正得不认真或者干脆不订正。
三、不定时地对认真纠错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将其纠错过的作业本或试卷在班里展示,既可以鼓励认真纠错的学生继续做得更好,又可以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做示范,让他们在欣赏中再次学习纠错的方法和格式,进一步明确纠错的要求,慢慢的也会自己写出理由或原因,学生的整体纠错能力才会提高。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的一些思考,纠正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错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毕竟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结构性很强的学科,机械的记忆没有用,只知道答案也没有用,只有理解了,明白了,才能学好数学。我们只要以科学高效的方法、务实的精神来认真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纠错的好习惯,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