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希宇
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立足于"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有效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坚持做到提高音乐教师课堂的高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以学促教;音乐常态课
引言:明确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需求;音乐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们进行音乐思考,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学促教的含义
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在进行着有效的改革。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促教”即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前学案学习为抓手,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要做到“以学促教”,它的起点就要求教师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情,立足“学情”,把握“学情”,活用“学情”。以学促教,顾名思义就是结合学情来确促教学方案。而学情主要是指学生们的能力、知识、认知水平、接受新事物的状态以及情绪等等,以此来确促教学方案和措施,且这种教学方法的起点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恰到好处、科学合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最优化学习。
以学促教的特点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特征,不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和内容,使得教与学能够更加融合和发展。本文结合音乐课堂实践,从以学情为“基”,准确预设教学目标;以学情为“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以学情为“翼”[1]。
二、以学促教,浅析音乐常态课品质课堂的有效策略
“学情”主要指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学习的需要等。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教师的教不过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辅助资源。所以,“教”“学”必须统一,不仅仅是时代的潮流,更是教学内在生命的逻辑起点。
(一)立足学生认知起点,目标定位合理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预设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现有的音乐理论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2]。
(二)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目标预设分层化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外婆的澎湖湾》,对每个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都比较清楚,同年级的各个班由于本身生源不同,家庭所接受的音乐素养不一;以及各班上课纪律好差不一,导致听课效果也不同,导致各个班级在音乐表现、创造、演唱等音乐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
A班:由于整个班级纪律教差学生从农村转入的较多,课外学习器乐的孩子不多,“跑音”的孩子较其他班级多一些,因此,在合唱能力、音乐表现等方面音乐素养较其他班级都差一些。B班:虽然这个班学生的音乐想象、创作稍差一些,但班级纪律很好,特别是音色纯净、统一,因此,在演唱方面较其他班级好许多。C班:这是全年级相对的“尖子”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比较全面,有一半的孩子有舞蹈、器乐、歌唱等特长。
在音乐表现、创作上更胜其他班级一筹,特别是对歌曲演唱的二度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较其他班级好许多。根据每班孩子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设置了三层递进式学习目标:
A班:能用准确、和谐的歌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体验、感受对老师的感激之情。B班: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歌进行简单地力度、音色、情感处理,能用和谐、美妙、深情的歌声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与爱戴之情。C班:在准确歌唱二声部歌曲的基础上,能自主对歌曲用同音之声、轮唱等简单地合唱手法进行歌曲再创作,用歌声表现对教师的爱戴、感激。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与引导,使每位孩子都迈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一次对外开课活动中,教师将C班作为展示班级,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一环节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创作热忱,也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次年的市艺术节上,C班还作为班级合唱团进行交流演出,受到了高度的赞誉[4]。
上述案例中,针对学生能力发展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既尊重了学生,又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了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让每位孩子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三、以学情为“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正是从这样的学习观出发,教师应将设计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来,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设计“学案”,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表现、去创造,把“教”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呈现为“学”的过程[5]。
立足文本,找准教与学的起点。教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和谐双边活动,教师们教学时总是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如何谱好这首和谐之音,前提有两个:教和学。教即教师要深钻教材,研读文本,努力使自己与文本、与编者、作者产生共鸣,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正确地制促教学的重难点。学就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一册《大家来劳动》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而本课施教的对象是进入小学才两个月的一年级孩子,教师从低段学生的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
于是,教师改变以往的聆听、范唱等常规教法的角度设计,通过创设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简单有效的擦桌子、扫地、定钉子等学习情境,通过多种形式游戏,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聆听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感知,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同时,让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多声部的合唱教学有效渗透于音乐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循序渐进的无痕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
结束语: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进行不断创新。以学促教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个性化特征来开展的数学教学,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讨论和研究,旨在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洋. 在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生命品质的教学小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6):176-177.
[2]袁丽钦. 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应用于“品质课堂”建设之音乐教研[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9):48-48.
[3]李绚羽. 乐享律动,品质花开——音乐核心素养下的体态律动在低年级欣赏课堂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中旬,2017(10):96.
[4]徐伟,万里燕. 借助观课量表重构高品质音乐课堂——以成都泡小天府音乐组观课量表使用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0(13):55-58.
[5]黄莉. 提升课堂品质,在思辨中走向丰盈——2019年南京市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活动思考[J]. 儿童音乐,2020(11):68-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