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师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农善锋
[导读] 为了实现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提高国民美育素养
        农善锋
        南宁市“非遗.创新美教工作室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为了实现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提高国民美育素养,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使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全能行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得到实现,高等师范院校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以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师  核心素养  途径  方法
引言
        常言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才能有效培养出中小学生高质量的核心素养。如今专业素养已成为美术教师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教师自觉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培养学生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经济文化全球多元化背景下,教师更应根据新课标要求,自觉重视对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使自己真正做到爱上美术学科的教学,深入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在工作中逐步形成自豪感和荣誉感,做一名正能量满满、幸福感爆棚的美术教师。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程,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以及高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受传统教育观念、知识整合储备能力及理论与实践运用研究、地域及培训情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分布不均,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城市与偏远地区的美术教师专业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且培训机会不同,使得一些美术教师不了解当下美育的重要性,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且发展方向不明确,从而影响了美术教师的成长和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出现不均衡原因如下:一是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失衡,结构单一化;二是接受文化程度不同,导致美术教师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领悟不同;三是相关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大环境对美术学科理解不到位,不够重视、支持力度小。四是一些美术教师知识库更新慢,跟不上时代步伐,外出培训机会少,视野窄等专业发展的环境。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一)新型美术教学理念与方法融入培养模式
        当前,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教育领域的改革空前活跃,教育研究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各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技术的网络化、移动化、便利化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变革,“互联网+”推动了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的效率,增强教育的灵活性、人本性,教育改革研究越发充满活力。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美术学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弘扬,对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兼收并蓄等,推动美术学科和美术教育的理论、内容、理念快速迭代。而这一切都应当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不断吸纳技术发展、社会文化发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改革的最新成果,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前培养的手段、方法,在培养内容的设置方面既要注重美术知识、技能学习的效果,又要注重兴趣、情感、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职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关注其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员的美术综合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教学方式中,学会综合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鼓励美术教师们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反思性学习,然后进行交流、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中,要广泛阅读相关资料,整合资源,学会全面解读信息,开阔美术教师的艺术视野。在评价方式中,要关注、了解每名教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情况,尊重教师文化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点,利用优点发挥长处,使每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获得存在感。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位教师的生活阅历和地域资源,延伸艺术课堂。另外,要通过开展一系列讲座和论坛,开阔学员视野,增加学员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如,开展关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的讲座,举办中小学美术教学范画展、中小学美术教学课件制作技能大赛,组织专题讨论,开展模拟教学观摩,等等。以此促进学员在活动中不断深入实践、练习和探究,挖掘学员的潜能,使其注重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提升自主钻研、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准确定位教师教育目标,重构中小学美术教师职前培养体系
        各类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一线教师教学中反思总结出的优缺点来调整课程教学,使美术教师人才储备满足培养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美术教学和研究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应具备以下知识: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如《艺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艺术哲学》等知识,美术各门类的学科知识,艺术批评与鉴赏能力,要学会由感性审美思维过度到理性思维,学会欣赏、分析、感悟各种艺术类型的综合整合能力;要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遇到不同题材应具有基本的应变与处理能力,能表现与创造美术作品能力及反思与评价能力,从而呈现出高素质的核心素养能力,如交流、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综合学科的合作和融汇能力等等。此外,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楼房的基石,要有牢固的根基,才能提高学生的美育。例如:美术教师应具备能将美术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解读新课标,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各种教学讲解、分析、引导;能独立制订教学工作计划,独立钻研、分析、处理美术教学教材和参考资料;能善于组织美术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美术课堂教学;能在教学中使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有趣,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能工整地板书、设计、制作教具;能根据学生学习阶段情况布置练习,以多元化方式点评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能独立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各项美术活动及户外教学管理能力;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等等。能在21世纪里以更高、更广阔的视野看问题,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具有现代的美术价值观念和教育思想,具有时代眼光和世界视野,富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具有随时吸收新信息、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根据美术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育。总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能力培养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特别是高质量的要求,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在实践中不断的训练、打磨,再训练中逐步提高。
        结语
        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各类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吸收文化、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并将美术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融入职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核心素养构建,积极回应义务教育对美术学科提出的基本要求,提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助力培养下一代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每一个公民都拥有能够面对复杂的、变化深刻的21世纪的能力。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并能够通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下一代,使其具有核心素养,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形势的新公民。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2]陈翎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摭探.成才之路,2019(6).
        [3]张杨.核心素养时代下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美与时代(中),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