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刺绣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融合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李龙
[导读] 布依族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其刺绣的工艺手法和针法技艺高超,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文化寓意,其文化寓意十分丰富且独特,但大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李龙

        贵定县树人实验中学
        摘要:布依族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其刺绣的工艺手法和针法技艺高超,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文化寓意,其文化寓意十分丰富且独特,但大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贵定县域内布依族刺绣工艺进行探究,从而有利于对布依族刺绣艺术特色和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关键词:非遗;刺绣工艺;布依族服饰;应用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刺绣工艺丰富多彩。布依族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形式各异,图案十分精美和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来被众多专家所研究。贵州省贵定县域内布依族刺绣工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融入了多种绣法,同时也积淀了属于自己的绣法样式。
一、布依族服饰刺绣的产生与发展
        布依族服饰刺绣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布依族属百越族群中的一支,史称“骆越”。秦汉以后,“骆越”一词消失,代之以“僚”或“俚”《隋书·地理志》载:“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 明初,新添卫有“东西路苗曰仲家者”居住(明史·土司传·新添卫下)。清道光《贵阳府志》云:“······平伐军民安抚司有仲家蛮”。民国时期,贵定布依族被他称为“仲家”、“夷族”、“土边”等。布依族自称“濮越”。1953年,经贵州省民委召集五个区26个县及贵阳市代表协商确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凡自称为“布依”(译音)的,就是原有民族名称,过去的“仲家”、“夷族”、“土边”等一律废止。布依族服饰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款式,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款式、刺绣纹样等也都在悄然变化。如今,我们无从去研究布依族服饰上发生的变化,但从色彩的搭配及刺绣工艺、图案等,能感受到布依族人民的智慧,他(她)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植物进行加工处理成为染料,对布匹、线等进行染制后,通过刺绣工艺制作出具有个性且魅力独特的服饰及刺绣品,展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美感,既精致又质朴。在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后,布依族服饰刺绣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及魅力。服饰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服饰上的刺绣由清代的“腹下系五彩挑绣方幅”到戴“花带绣花围腰”、“花围腰”、穿“绣花布鞋”等,其工艺也渐渐与时代接轨,大量机绣纹样涌现。刺绣图案在传统的二方连续纹样和简单的适合纹样基础上,不拘一格,以美为追求大胆创想和实践,因此,布依族刺绣既有质朴、真挚的民族民间气息,又有热烈的紧追时代审美的情怀在其中。
        一针一线在布上绣制出精美的图案,不仅表现了手艺人精湛的技艺,也传达出了布依族刺绣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为布依族服饰增加了姿色,也是布依族人民在生活中智慧的一种表现,是布依族文化的一部分,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布依族服饰文化发展进程中,刺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工艺在服装上的应用促使服饰更加丰富、多彩、多样、绚丽,这也映衬了布依族生活的美好,最初布依族在服装中的刺绣是为了简单的装饰,后来历经长久的发展逐渐融合了象征意义,其中美好寓意的表达也可以说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结晶的呈现。现代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带动着社会的进步,也让布依族服饰刺绣的发展获得了动力,受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布依族服饰刺绣逐渐开始展现一些现代化理念的内容,而这不仅延续了布依族刺绣传统,更是为其以后的发展带来了新鲜活力,推动了布依族刺绣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二、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域内布依族刺绣特点
        布依族是贵定县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在县境内与汉族、苗族等民族共同生产、生活,居住上形成大聚居,小杂居格局,迄今还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婚姻、丧葬等习俗。刺绣主要展现在其服饰上。如:衣襟,领口至腋下襟沿为黑底绣花栏杆,左右腋下沿边至衣脚周边为白、黑等色相间粘贴绣,左右对称;衣袖:袖口为粗细不等的三道白色绣花。领沿、襟沿、衣脚四周均相间有粗细不等的白、红、蓝等色粘帖绣;围腰,胸前绣花传统刺绣图案为梯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剔除了提醒结构,直接在适合围裙边缘的基础上制作与提醒面积均等的适合纹样,或两者兼顾。边沿为粗细不等的绣花栏杆,形式为二方连续的平绣、粘贴绣、绑线绣等等,形式多样,表现不拘一格;腰带,两端两面分别有两道绣花,末端有撒须;以及系列与服饰搭配的如童帽、口水兜、绣花鞋以及一些生活日常用品等等,以二方连续纹样与适合纹样居多,表现花、草、虫、鱼或一些具有寓意的纹样,绣法有粘贴绣、平绣、数纱绣、倒线绣、绑线绣等。
三、布依族刺绣图案在中职服饰中的应用
        贵州省贵定县在县民宗局的带领下,民间自发组合有布依族学会、布依族山歌协会,里面有布依族技艺高超的非遗传承人,也有对布依族文化颇有研究的爱好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贵定布依族制作传统工艺服饰的人越来越少,现逐渐形成以加工、销售制作布依族一般服饰的小加工点。结合州政府对地方职业学校专业发展要求,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是黔南州人民政府重点建设专业,布依族刺绣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融合是对非遗传承断层的弥补,也是开发既有地域特色又能大胆创新的思路。每件刺绣作品都是布依族姑娘倾尽心血的珍品。刺绣所使用的线也是十分讲究的,线的用色主要根据刺绣图案的需要和绣娘们的经验来搭配,色调要求和谐、自然,并且不断创新和变化,绣出的图案才会精美独特。刺绣的色彩十分鲜明,每一种颜色都被合理的利用安排。除此之外,刺绣图案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绣娘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设计、绣制。一般常用的题材有: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几何图案等。
        (一)植物图案
        植物图案在布依族刺绣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就这一点而言可以看出布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本身布依族服饰刺绣的起源就是对生活的写照,来自于布依族人民生产生活实际,所以说大自然植物图案的应用必然多见,她们将自然生活中常见的植物通过刺绣手法的表达呈现在服饰中,让服装从原本的波澜不惊逐渐成为“万花筒”,其中既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但是不管哪一种手法都能在最大程度上表现植物造型的特征。虽然布依族服饰上的植物刺绣表达十分朴素,可也正是这朴素的纹样展现了布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因而布依族刺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家园”。
        (二) 动物图案
        布依族服饰中动物图案的应用也是十分丰富,服装上动物形象的表达生动、真实、极具美感。布依族服装上常见的动物图案为龙与凤,最常使用的刺绣表达手法是写意技法,虽然只是简单的平面刺绣表达,但从不同的角度看还是能给人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鸳鸯、蝴蝶、飞鸟、鱼、虫等也是布依族服装中的常见动物,这些动物形态在服装中的展现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除了植物与动物图案之外在布依族服饰中的常见纹样,布依族服饰上几何图案的样式看起来较为简单,不过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

布依族服装上几何图案的表达更多是用来与动物、植物进行搭配,目的在于点缀整体,也有单独用几何图案绣成一幅绣品的,这些几何图案主要有菱形纹和方格纹,是点、线、面三种手法表达,这种基础的元素加上民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和绣娘自己的构思,就形成了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几何图案。
        (四)其他图案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布依族人民在和其他民族人民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创新发展刺绣文化,并开始借鉴其他民族美丽的纹样,并以此创作出带有汉、苗文化特点的绣品,比如在背小孩儿的背带上会绣上“富贵平安”“福”“喜”等;在老人围裙上的“寿”;鞋垫上的吉祥图案“卍”(当地人说是“万”字)字样等,也有类似苗族刺绣中的八角花、蝴蝶等纹样。布依族人民通过学习和对身边生活、文化、美术等的再加工,让自己服装刺绣的发展实现了创新和完善。
四、布依族服饰刺绣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布依族刺绣工艺,来源于对生活审美素养实践的总结,刺绣的内容十分丰富,绣法形式多样,通常作为服饰、背带、围腰、帐檐、枕套等等物品装饰,按各部分花边需要,分别挑绣、刺绣、编制、剪贴等好各种图案,然后再把图案缝制或粘贴绣在衣领、衣襟、衣袖等有关部位上面。要制作一件绣品,并非朝夕之事。首先,要考虑使用图案部位大小,设计图案样式,通常在美观的前提下还会考虑与之有联系又有寓意的图案,特别是对小孩、老人的服饰图案设计;其次,根据图案的样式考虑刺绣针法,可以是单一的一种针法,也可以根据图案不同部位的表现使用不同针法,表现形式多样,方法不拘一格。据目前保留的刺绣物品来分析,其刺绣技艺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
        1.素绣法:素线绣在现代布依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几乎看不到的一种古老的工艺,在调研中也只是看到衣服边上仅有的一条表现二方连续纹样的素线绣。其特点是采用古老的棉麻线,经过自己所需颜色进行染制后用来刺绣,其色彩素净,大致在原色与蓝色系列中变化,体现出布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了解及在生活中自给自足的一种民族生存方式。
        2.粘贴绣(又称贴布绣)
        粘贴绣是布依族刺绣中从传统到现代都运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绣法。刺绣时首先要制作一个模型,利用模型在考虑好的色彩布匹上剪出设计的造型,再结合其他绣法或者藏针法将造型固定到所需位置上,同时更重要的在于结合刺绣者自身的审美,造型秀、边缘秀都是不错之选。
        3.数纱绣(十字绣)
        数纱绣在黔南地区比较常见,运用最多的是贵定沿山一带的苗族,其服饰上绣片的绣法均为数纱绣,在布依族绣片上同样也有数纱绣。其特点是以布匹的纱的数量来统筹设计图案,以三根纱为一针交叉为“十”字的方式展开刺绣。因此,对刺绣者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视力也要非常好才能完成。
        4.绑线绣
        绑线绣绣法原理近似于马尾绣绣法,是以比较粗的麻线或者其他可造型的物体,根据所需要的图案进行造型后,用先将其固定的方式。在刺绣中运用范围不是很广泛,通常结合粘贴绣进行框边,或者在其他花边上以二方连续纹样的方式出现。
        5.倒线绣
        “倒线绣”称谓是在调研时从老人口中所得。根据其绣法特点,类似于绕线平针绣法。其特点是先在绣布上绣出等针距离的平针,然后从出针相反的方向倒着缠绕绣线的一种绣法。绕线方式多种,色彩也可自由搭配,但在同一条绣线中要保持统一的规律。
        6.赤子绣(或刺子绣)
        赤子绣通常使用平针排列进行制作,出针、入针的针距匀称整齐。其特点是造型自由,不受严格的约束。通常选用比较粗的线来制作,每一针看起来都凸出,使得制作出的绣片具有一种古朴且素雅的美感。
        除以上列举的绣法外,还有比较常见的平绣、打结绣等等,每一幅刺绣都随着刺绣者的意志展现,或一种绣法,或同时融入多种绣法。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表现出制作者的独具匠心的思维和工艺,每一幅刺绣的完成,都融入了制作者对审美素养的认识、对多种工艺的掌握和寄托着制作者对未来的期望或单纯对美的展示。
五、布依族刺绣工艺的民族文化与审美
        从世界的角度而言,布依族服装刺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当全力创新完善和持续传承传播。布依族服装刺绣中所呈现出的民族的美丽、淳朴、自然,赋予了刺绣更高的发展与传承价值,刺绣纹样的丰富、绚丽、多元化,代表着布依族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文化特点,更加突出了布依族服饰刺绣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布依族刺绣和他们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是分不开的,布依族刺绣工艺具有独特魅力,每个不同的图案都表现了布依族刺绣的独特性,并且布依族服装刺绣造型、色彩、工艺的独特审美特征表达,也承载了我国特色民族历史文化韵味。
开发利用:
        “多彩贵州”文化作为发展贵州的重要途径,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黔南州贵定县域内布依族是一支活跃性较强,且与时俱进的民族,不仅体现在其刺绣的多样性中,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例如年轻一代能流畅使用布依族语言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平时的交流多数使用汉语等等。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定布依族刺绣传统工艺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多地出现断层现象。在调研中,部分年近八十的老人妇女自述只是见过或者看到她人制作,自己不会或者没真正实践过。但在市场上,根据市场所需逐渐形成以加工、销售制作布依族一般服饰、刺绣的小加工点。有的专门专做刺绣纹样、有的纺织头巾、有的加工制作围腰、有的制作衣服、也有从头到脚整套加工制作的。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布依族人民在农忙之余,也渐渐规划出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在平时的各种酒席、外出旅游、赶集等都会选择穿上布依族服饰,这对布依族刺绣的发展是难得的契机。其次,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返璞归真成为人民追寻的热点,以传统的刺绣做工结合时尚服饰设计及饰品开发利用,成为时尚审美的一大特点,布依族刺绣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
六、结语
        布依族服饰刺绣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有着重要利用价值。布依族服饰刺绣图案既是她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地域性和审美性的体现,图案十分精美且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布依族服饰刺绣工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布依族人们智慧的结晶,这些内容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得设计启发。
参考文献:
        [1]彭文艳.布依族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以册亨布依族博物馆刺绣藏品为例[J].大众文艺 ,2017(15).
        [2]王彦彦.论布依族服饰图案及其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4(24).
        [3]岑姣.薛祖军.黔西南望谟布依族服饰文化分析[J].当代旅游,2014(8).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县域内布依族刺绣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融合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A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