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佳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习;倡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游戏教学法以“寓教于乐”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在教学中建构体验性、自主性、创新性的游戏内容,引导初中生在趣味性和主动性的驱动下成为教学主体,彰显自我个性。小班化教学为游戏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小班化历史教学中,因学生人数少,教师有时间和空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演绎,还可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寻找小班化教学与游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契合点,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巧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好奇心强烈,爱玩好动,他们渴望能主动参与活动探索知识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游戏的引入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还能通过游戏能把抽象的历史知识趣味化,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游戏,能瞬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如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堂初中历史导言课中,笔者运用了“找一找”的游戏导入新课。
师:欢迎大家来到初中历史课堂,我是你们的引路人“某某某”。之所以不直接暴露我的名字,是因为老师的名字需要大家帮忙到到历史长河中去“找一找”。首先,我名字中的前两个字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名人。(教师呈现寻找线索)
.png)
生1:刘备
生2:孙权
生3:袁绍
师:这位同学的历史储备相当不错,袁绍何许人也?(教师进行简要介绍,并梳理线索中的重要概念,如“东汉”、“军阀”、“四世三公”、“官渡之战”等)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我名字中的前两个字,接下来还得请大家帮忙找找最后一个字。(呈现线索)
.png)
生:这个字应该是个单人旁,右边一个圭字,是“佳”字吗?
师:恭喜你回答正确!所以我的名字就叫“袁绍佳”,感谢大家在历史中找到了我。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任何学科的第一课都至关重要。以游戏的方式导入,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融入第一节课;另一方面,如此自我介绍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较快的记住老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感。
二、贯穿游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贯穿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中笔者设置了“角色穿越”游戏。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三种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基本生活状况,为帮助学生区别并记忆这些知识点,笔者以游戏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具体做法如下:
游戏准备(15分钟):
1.全班在教师引导下梳理出本课主要知识点;
2.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第一、三、五小组为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穿越者自述组,第二、四、六组为“真假鉴定组”,教师为评价者;
游戏实施(20分钟):
1.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代表进行角色穿越
.png)
2.请第二小组对“我是元谋人”进行真假鉴定
.png)
3.如此依次进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角色穿越及真假鉴定;
游戏总结(5分钟):
1.教师进行点评,评选出本节课“最佳讲述组”和“最佳鉴定组”;
2.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和知识点的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在开学伊始的第一课,再次让学生看到游戏的身影,是为了维持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点,同时打开学生思维,认识到历史并非死记硬背,即使是史前时期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它鲜活的姿态。此外,通过“真假鉴定”的设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三、借助游戏复习,激扬学生个性
在复习时,很多老师的常规做法是梳理完知识点后便让学生自行记忆,殊不知,很多中等偏下层次的学生都会进行无效记忆。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笔者认为引入游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复习时开展知识竞赛类的游戏
教师可以充分安排好课堂40分钟的时间,如前20分钟让学生自行记忆,后20分钟进行知识竞赛,具体规则在第20分钟揭晓,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有效用好前20分钟;接下来的20分钟,教师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把物品递给某个学生,在传递物品过程中由课代表背对学生随机叫停,物品停在某位同学处,就由他来回答问题,若答对,该小组加一分,答错该小组扣一分,最终得分最高的一组可以获得奖励;再如,教师可以将复习的知识点设置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类,必答题为基础知识点、抢答题为重要知识点、风险题为难点内容,分数设置为必答题10分、抢答题20分、风险题30分,同时,分层锁定小组内的答题人员,如必答题只能由该组潜能生完成、抢答题只有该组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抢答权、风险题所有同学都能答,但主要偏向优等生;这样分层过后,更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同时关注到学生个体。
(二)复习时由学生自制考试题目
自制考试题目对学生基本素质要求较高,由于优等生知识接收与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大胆将课堂检测题目的命制权交给他们。教师把关好优等生命制的试卷后,在复习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一位优等生命制的试卷由一个小组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最后10分钟,由命制人对该份试卷进行批阅和讲解,组内同学也可对其命制的题目提出质疑与意见。将试卷命制、批改与评讲权利给优等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也会激励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三)复习时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学习线索和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安排各小组根据知识要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画好之后,小组内各成员通过1分钟进行解说,最终评选出组内最优秀的思维导图,之后各组的优秀作品依次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对该作品进行自由点评,最终由教师进行总体点评,引导学生及时将遗漏的关键信息添加到思维导图之中。
总之,游戏教学法因其寓教于乐的独特属性,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构建生命课堂。同时,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能让师生之间较快地建立起信任感,提升师生契合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亚芳.游戏化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9(6).
[2]周飞.让初中历史课充满生命的活力[J].华夏教师.2017(10).
[3]肖树明.例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2017(10).
[4]彭艳凤.游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初中人教版教材为例[D].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