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武汉外国语学校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 要:本文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着手,在分析问题情境中的主题、模式、要素三个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对应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从学生、教学、生活、思维四个角度,提出了融合问题情境学习的方式,肯定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创新设计
引 言:关于深化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中,就有强调高中课堂多元化改革的目标,而针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各自深入的分析。其中,提出的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并且通过实际教学情况的检验,更是发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使得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与课堂教学更加紧密的联合,形成其特别的创设研究。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一个难点科目,是许多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的一门课程,而结合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出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角度。第一个角度,从老师的视角来进行分析,根据课堂学生的专注度以及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够发现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状,即优秀的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其余的学生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简而言之,就是学习效果差异化明显。第二个角度,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主要依靠的不是深入理解与探索思考,而是依靠死记硬背,记忆公式、考点、答题模板,而这也造成了课堂教学无用功的现状。第三个角度,从高中物理课堂本身的教学来看,教学形式单一化,学生兴趣度得不到满足,使得教学变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僵硬形式,无法实现知识信息的对等交换,不仅是老师没有办法得知学生的感受,学生更是没有办法明确学习的方向。总而言之,受制于成绩考核的要求,实际的高中物理课堂并不能很好做到的基于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这一方向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是禁锢了老师和学生,使得课堂教学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2.问题情境创设的重点
既然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理所应当的,就是根据出现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因此,笔者认为,提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其中一种改善现状的有效方法。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进行反思,首先就是需要理解问题情境的重点,以便于更好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的创设。
2.1把握学习主题
把握学习的主题,也就是意味着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板块,开展相应的学习主题确定,而高中物理教材其实已经提供了板块的划分,因此,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突出学习主题。例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明确“运动”这一主题,进而构建关于运动的不同参量,如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让学生对这一板块的学习能够有一定的逻辑思考。
2.2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其实是问题情境的一种实践形式,即通过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解答相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脚步以及思维模式,研究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除此以外,问题情境中的任务驱动模式还需要强调任务的有效性,即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引入任务驱动型模式,让学生先通过自我分析,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以方便老师后续课程的讲解。
2.3趣味要素教学
问题情境的引入在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且通过构建学生的学习框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以促进学生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拓展。换而言之,趣味的存在含义,就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把兴趣作为教学的老师之一,再结合线下的教学开展,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物理,运用物理以及研究物理,达到提升学生物理知识水平的作用。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新设计分析
3.1从提升学生的兴趣角度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对于思维意识较为活泼的高中学生而言,面对物理这一门无数天才融合下来的结晶,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出现无从下手以及不知所措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老师而言,就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这样的一种境界,因此,就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懂得物理。因此,从提升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开展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了。
例如,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板块的学习时,老师就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着手,如相关的趣味小知识、小活动,并通过引入这样的知识,给学生一种提示,不断地吸引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最后再抛出课本知识的讲解。其次,从兴趣的角度再一次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一般的情况,这个问题提出的场景越是离现阶段时间点比较接近的,就越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握问题情境提出的时效性,同样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标。最后,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的不是内容的多与少,因为多与少不决定学生感兴趣的程度,所以,正确挖掘学生的兴趣方向,才是问题情境提出的有效策略。
3.2从课堂教学的实用角度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更是一门应用的科学,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而言,涉及到的只是初步的知识框架的学习,只是对物理整体框架的大体认识,因此,这个时候,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其实更加强调的是教学的实用性,所以,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铺垫,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实用的角度去挖掘物理的学习意义。
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中,老师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抽象理论之上,而应当是结合实用性提出问题情境的建立,如从牛顿运动三大定律能够解决的问题上来,通过问题的模型构建,询问学生解决的办法,然后提出可以应用牛顿三大定律的着力点,不断地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概念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运用特点。
3.3从实际生活的联系角度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来看,可以这样表述,即物理知识的构建来自于对生活现象的深入挖掘以及归纳总结。因此,基于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从这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情境的建立,笔者认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联系实际生活的体验,构建生活化的问题场景,来引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相互作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由于力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当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包括自身的生活体验,先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对力产生的思考或者是对力作用的思考,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探究力的作用。除此以外,根据力的分类,即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老师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单独划分以及综合考量,换而言之,形成问题导入的板块分类,以促进学生对力的不同的理解。
3.4从拓展思维的延伸角度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延展,从思维训练这一方面来说,除了数学意外,最有力的一门学习,就是物理了。因此,基于物理在逻辑层面的严谨性,在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问题情境创设时,就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层面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感知程度,应用合理的问题导入方式,构建逻辑思维框架,把知识内化于其中。
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板块的学习中,老师在讲述了功、功率、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等基础知识后,就可以构建整个能量的知识框架,运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最好是多种能量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独立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形成自身的逻辑思维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整个学习阶段的重中之重的存在,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样的也是老师授课的难度,而借助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融合课堂氛围,就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的模式中,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以及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施建潮.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讨[J]. 人文之友, 2020, 000(005):232.
[2]王明霞. 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18):143-144.
[3]林海鹰. 浅谈问题情景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