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丽芳
河南省林州市桂园学校 456592
摘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新课标指引下,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策略: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师生情感;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成为现代化人才的主要标识之一。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打造自己品牌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心情会更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此时他们才更敢想敢问,敢于质疑困难,勇于大胆创新,更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探讨“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出示两道商是5的口算题,再让学生编几道商是5的除法题,接着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同学们编得又快又准确,你们有哪些诀窍呢?这些算式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呢?”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积极投入到探究之中,在探讨中发现商不变的性质规律。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条性质规律,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与创造。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符合孩子的天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发呆发愣,尽管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达不到满意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提供绚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视听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拥有独特的魅力,有很强的存取功能,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电子白板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更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特别是对数学图形的教学,更是神奇。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激发师生情感,师生愉快教与学
情感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愉快地获取知识。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比如课前导课,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老师喜欢什么运动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篮球?”“足球?”“游泳?”这时候老师摇了摇头:“我爱好的运动只需要1平方米的地方和一根绳。”学生立刻猜出正确答案。“那你们爱好的运动是什么呢?说出来大家听听。”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的爱好。数学老师用聊天的方式片刻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其次,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乘法的引入”一课中,师生共同计算“3+3+3”,“5+5+5+5+5+5”,“9+9+9+9+9”这类算式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总是比我们算得快?教师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乘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四、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将所授知识“给予”学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提高其对知识的记忆效率,也能为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例如,在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时,准备好完全相等的锐角、钝角与直角三角形各一对,任意三角形三个等学具,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问:“三角形是否能转化成之前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呢?”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鼓励学生借助手中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再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之间的关系,说出相同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为正确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更利于学生保持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在动脑、动口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五、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
小学一节课的时长一般为40分钟。课上的时间安排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如一般每节课都会进行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以及做练习题,这些环节的时间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在课堂上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一旦课堂教学失去吸引力,小学生必定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
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生活实践经验比较少,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请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受,使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展现出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好奇心理,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之美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普遍偏小,导致无法深入欣赏数学之美,一般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审美。当他们看到鲜花的绽放只是能感受到花的颜色和姿态的美丽,而对生命之美和结构之美很难感受到。这时,教师就需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背后的美,尤其是联系到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吸引小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神奇七巧板》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演示几种简单的图案组合,让小学生粗略认识到一些复杂的图案可以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接而成。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用七巧板组合出一些图案,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可以达到美育教学效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意识,并帮助小学生学会使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个要求充分强调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到生活中,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寻找数学学习中的美,进行完善的美育教学。
总之,新课标下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策略都很重要,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新理念作指导,选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曾令锋.数学课堂主体教学如何体现教师主导作用[J].成功(教育),2013(6):219.
[2]李凤荣.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3]罗传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2011,(23).
[4].王秀丽.浅谈如何创造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