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淑娟 2王国伟
1山东省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范阳中学
2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摘要:辛勤劳动,勤俭节约等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但是,在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都没有树立劳作观念,不喜欢劳动,一直处在亚健康状态。为此,广大农村初中教育实践者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实际,实施新劳动教育,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劳动,从而能够为学生今后良好的成长和发展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学;新劳动教育;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们想要一个东西,家长基本上都能满足他们,而且,许多家用机器的出现,代替了人工,减少了人们劳动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很少参与劳动,不能很好地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美德,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身为一名农村初中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在讲述基础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从而十分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良好发展。下面,我将对农村初中新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借助科技活动开展劳动教育
农村初中教育实践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组织一些科技活动,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进行劳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更加准确、到位地认识相关知识,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为此,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要注重借助科技活动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锻炼,从而能够取得初中教育教学的极大成功。
在探索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最好的科技活动中,学生先在我的指导下,自主查阅了使用效果最好的电风扇的标准,并在小组内进行了合作探究,设计了此次活动的方案。然后,两名小组学生进行了操作,一名学生进行了记录,一名学生进行了观察,并在操作结束后,进行了工作交换,使每位成员都体验了不同的劳动,促进了彼此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小组学生总结了结论,并对本组的活动过程进行了评价,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取得了满意的效益。总之,借助科技活动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亲自进行了知识的构建,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不断提高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二、联系学生家庭开展劳动教育
农村初中教育实践者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一起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懂得要孝顺父母,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十分有利于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此,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家庭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能够体谅父母,为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在具体的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发现许多学生在家里很少干家务,他们以作业为借口,一回家就呆在自己的屋里,直到吃饭才出来,不参与任何家务劳动,而他们的家长也比较溺爱他们,舍不得让他们干活,导致学生比较懒,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和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使他们认识到了让学生做家务的重要性,并一起为学生布置了一些家务,如拖地、倒垃圾等等,让学生在干完家务后,谈了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养成了主动干家务的良好行为习惯。总之,联系学生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性的教育,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助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深入社会企业开展劳动教育
广大农村初中教育实践者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社会中的企业中进行劳动,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明确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从而能够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参与工作埋下良好伏笔。为此,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要积极深入社会企业开展劳动教育,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所需,从而能够将劳动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询问了学生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为学生开展了不同的劳动教育。有些学生想当一名护士,我带领这些学生去了医院,和医院的护士进行了交流,请医院的护士教给了他们一定的扎针、输液等的技巧,并让学生在假人身上进行了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巧。有些学生想要去工厂工作,我带领他们参观了蒙牛、伊犁等集团,并让学生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和工厂的工人学习了包装、运输等的技能,使学生对食品这一行业有了一个深入了解。还有些学生想去幼儿园工作,我带领他们去了幼儿园,让他们和幼师学习了如何带领小朋友玩游戏、做活动等等,为学生今后进行良好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总之,深入社会企业开展劳动教育,转变了总是将学生拘泥在课堂中的现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获得了教育教学的双赢。
总而言之,广大农村初中教育实践者需要认识到开展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并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新型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劳动的欢乐,主动进行劳动,从而能够助力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十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运涛. 新形势下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方式的创新[J]. 时代教育,2017(12):124-124.
[2]杨伟云. 劳动教育传统校的新发展[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5,000(01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