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比古丽·吾甫尔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渭干乡喀拉亚尕奇村幼儿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然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因此,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一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旨在为所有孩子提供高质量且平等的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难点,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及合理运用有效教育模式,对于我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参与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2020GA089)过程中,通过对《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研究》一书的详细阅读,深入了解到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并由此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发展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教育模式
引言
农村学前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优先关注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明了我国近十年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此后,在宏观层面,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大量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及幼儿教师数量均呈现大幅激增态势,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在梳理我国近十年颁布的农村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计量学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把握农村学前教育政策阶段发展特征,总结政策的实践成效,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1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学前教育指的是通过各类实物和方法,系统性、科学性和计划性地对2~6岁孩童的大脑进行刺激与思维开拓,使其大脑功能逐渐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龄孩童处于人生智力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极不成熟,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细心呵护与教育指导,但与此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全面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在学前教育活动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对事物与情感的正确认知,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与情感态度,为今后成长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条件。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是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主要体现,也是从根源上提升农村居民基本素质的主要渠道,所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和现代化农村建设发展都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
2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困境分析
2.1工作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低
受目前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村教育环境成本的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审计监督人员素质和学历水平较低,这是目前大多数农村学前教育审计监督的工作现状,也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因缺少专业的审计监督人员,所以对从事农村学前教育的审计监督工作人员要求也很低,大多数是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所以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的时候缺少专业业务素养,业务不熟练,甚至存在学校管理人员家属充当学校审计监管工作人员的情况,出现不会办理审计监督业务的现象。导致农村审计监督工作停滞不前,停于表面,成为清闲人员的理想职位。
所以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审计监管工作的实质性缺乏,起不到监管的效果,所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
2.2缺乏学前教育意识
大多数农村地区居民的学前教育意识淡薄,不仅是因为学前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不够广泛,许多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学前教育意识,认为孩子不必要接受学前教育。而且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许多家长无力支撑孩童的学前教育费用,只能将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于中小学教育,以致于学前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很难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
3农村学前教育有效发展策略
首先,农村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增强农民的学前教育意识,使农村家长了解学前教育实质内涵并意识到其重要性作用,进而主动地引导孩童参与学前教育。同时,当地政府及有关社会机构应该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和补助,有效降低农村幼儿园学习费用,让更多农村孩童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其次,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国家教育拨款、地方政府财政和社会机构筹款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进而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优化学前教育环境。在教育资金的支持下不仅可以给孩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宽敞的活动空间,而且还可以设立教师补助专项基金,在强化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同时,通过提高师资待遇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专业学前教育人才。最后,农村幼儿园应当遵循规范的学前教育体系,要求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原则和孩童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科学教学设计,并根据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原则与有效教育模式的合理运用,强化对孩童大脑开发、心理认知需求和情商的培养。
结语
学前教育机构是儿童入学前的社会机构,它兼有服务家庭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实施早期教育、为推进社会公平打基础等多种社会功能。在学前教育70年的发展历程中,政治驱动是主线,以人民为中心、、幼有所育是发展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正是基于这一根本性的政治要求,我国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使学前教育由新中国初期的“一穷二白”走向了现代化的普及普惠。不同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明显地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驱动。新世纪前后20余年的社会化发展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深入推进的客观反映。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驱动来自于国家对学前教育阶段“教育价值”的不断认同,即认为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质量目标驱动学前教育发展突出,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规范性、科学性、专业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学前教育是在开放中推进发展进程的,“借鉴与创新驱动”使70年来的学前教育发展做到了向外学习与立足国情的有机统一,成绩斐然,学前教育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清晰。
参考文献
[1]杨润勇.我国十年农村教育政策进展与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3-10.
[2]吕武.《纲要》颁行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进展、成效与未来思考——基于政策体系建构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9(6):73-78.
[3]庞丽娟,孙美红,王红蕾.建立我国面向贫困地区和弱势儿童的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研究,2019(10):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