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红色文化视域下心灵对话体验策略在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鲁锋
[导读]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建设以及改革中渐渐积累的带有独特魅力以及价值的本土文化特产
        鲁锋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浯溪河中学 415714

 
        摘要: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建设以及改革中渐渐积累的带有独特魅力以及价值的本土文化特产,也是开展对本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通过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大力开发,可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本文结合浯溪河本土文化资源对爱国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探究,以期真正发挥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本土;红色文化;爱国教育
        引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以往的教育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与学生的需要,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尤为不利。同时,目前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其中,爱国思想是不能忽视的重点。而想要做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就需重视本土红色资源的运用,引领学生在红色环境构建以及实际经历中实现与革命先辈心灵上的对话,在体验中形成对爱国精神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一、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
(一)强化文化自信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中小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很容易就能够与西方文化接触,这为我国文化的传播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重点。红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将其在爱国教育中运用,可以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增强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是落实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可提升爱国教育成效。同时,学校需要实现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挖掘,带领学生前往历史遗迹,为学生详细清晰的讲解相关故事以及内涵等等,使学生了解遗迹背后的一切。并且,通过实体化的遗迹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达成对其爱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二、本土红色文化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弘扬红色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而红色文化则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激扬爱国志,奉献新时代,以浯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为例。1934年12月17日,贺龙、肖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为掩护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与国民党第十军独立三十四旅罗启疆部在浯溪河的界山湾、庙山、六斗坪展开激战,我军大捷,为纪念这一革命胜地,县委政府决定,在界山湾修建纪念碑,2009年4月,桃源县人民政府在浯溪河战斗旧址修建浯溪河红军纪念碑,以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先烈。2011年1月,浯溪河红军纪念碑被确定为县级文物。随着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也随着我国各类艺术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取得卓越的发展成就,一些地方红色文化背景的历史事件得以呈现在影视荧幕上。各类红色文化题材的书籍在繁荣的文化市场中也大放异彩。

对于老师而言,在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中,便可以从现有的书籍、影像资料、互联网信息中选取适合于教学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赏析影视的途径,加深对自己生长的土地上发生过的革命历史事件加深了解,借此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沉情感。学校需要基于本地资源深入挖掘,引领学生体会其中的红色精神。目前,在校园中引入红色文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学校需要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者是组织月活动,引领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红色精神,积极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如,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前往浯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使学生了解纪念碑的由来。并且,也要组织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二)营造校园环境
        环境对于学生的作用力是极大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形成影响[2]。在学校环境的构建中,不仅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也要适当的构建展现优秀文化的氛围。如,在浯溪河红军小学中,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工作,从各方面着手,实现红色文化氛围的有效打造。在校门色调的选择上,应用深红色,渲染红色文化环境。在学校的内部,将走廊、教室等地点充分利用,悬挂革命先烈的肖像画,也将带有革命色彩的名言张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革命精神,使学生在环境的长期作用下产生爱国情感,也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学校应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地位,组织学生展开能够体现地位的相关活动,使学生最大程度的融入到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以及爱国思想。另外,学校需要明白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本土红色文化,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达成爱国情感的形成。
(三)开发校本课程
        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仅凭借环境上的渲染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引领学生展开系统性学习,限制学生爱国思想的发展。基于此,结合教学需要与学生需求,学校实现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有效开发,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红色浯溪河》、《红色记忆》,为学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爱国教育,为学生爱国思想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四)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红色文化与真实的纪念馆、纪念碑等实体等展开心灵互通的认同体验。在爱国教育中,学校不能忽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具体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将理想信念变得越加坚定。所以,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亲自的感受与体验中,体会革命氛围,打破时空局限与革命先辈展开心灵上的沟通,提升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以及精神的有效理解。同时,学生也会产生对祖国更深厚的爱,实现认知与行为上的统一。
        结束语:在我国各地有着丰富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的最佳素材。因此,在中小学爱国教育的开展中,需要深层次的挖掘以及开发红色文化,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也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今后更加积极的学习,为成为祖国未来的优秀建设者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宏伟.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9(02):180.
        [2]吴赛.红色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新西部,2020(06):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