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永清县第二小学 河北省廊坊市 0656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子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有些负面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也难以避免,如果不加以良好引导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失衡,目前全国各地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给予了针对性的分析,对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进行了相应的概述。
关键词:游戏辅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面对社会的诱惑、升学压力,应试化指导稍显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产生厌学情绪。游戏辅导的介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卸下心理负担,还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游戏发到运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1.1游戏辅导充分体现自主与灵活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自愿自主的活动,他们对于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游戏的趣味性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性质,是以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获取愉快心情为目的,同时能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享受的。在实际生活中,游戏能使人们打破以往所难以掌控的情绪,游戏能给人无限的遐想,能使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老师应该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在游戏辅导中,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以及表现出对游戏参与的状态从而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游戏以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游戏辅导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让学生在学与做中充分发挥潜能,展现独特的魅力。
1.2游戏辅导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以玩为主,对于他们而言,对游戏的迷恋已经达到很深的程度。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游戏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与成年人的生活、工作、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近代社会,人们不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观,同时也主张教育要遵循学生自身的本性,注重学生对某一事物兴趣的培养以及小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对应的方式实施教育。由于传统教育枯燥无味,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以及各方面的需求。正是将学生好玩这一天性与游戏本身具有的兴趣巧妙结合,游戏辅导为教师的教学任务提供可行性。
2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1优化设计内容,落实重点突出
为了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游戏,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游戏,游戏的设计包括游戏的名字、规则和要求等等,将这些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目的和教学环境等进行优化。以游戏的规则为例,如果规则过于晦涩难懂,那么学生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的,因而教师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必须要让小学生能够简单易懂,在听懂之后可以进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的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2教师适时参与,彰显学生主体
在设计和优化了游戏之后,还需要教师有效的实施,只有教师的适时参与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游戏的开展。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到适时参与则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生对游戏内容感到无聊时,这主要是由于游戏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使得游戏情节无法开展,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启发和引导;二是学生在开展游戏过程中出现冲入时,如学生出现意见不统一或者遇到阻碍时;三是教师对于学生行为不理解时,则需要参与其中做进一步了解。例如,在开展“小小照相馆”这一游戏时,照相馆的生意比较冷淡,这要是由于照相馆中的衣服比较少,这就急坏了摄影师。此时,教师可以以顾客的身份走进摄影馆,说到:我今天带了几套衣服帮我拍下照片。摄影师欣然接受,在拍摄过程中,我有急事要办,需要先将衣服放在这里。接下来,摄影馆中的工作人员就会观察这些衣物,并且寻找一些材料进行“时装”的制作。在这一角色游戏当中,教师在发现游戏难以进行时,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并且及时调整和提供游戏材料来促进游戏的发展。因此,教师的适时参与对于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有着极高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2.3明确游戏种类,坚持有的放矢
现阶段,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戏种类繁多,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对游戏进行一个了解和选择,要明确自己所选择的游戏具体属于哪一类,这类游戏的特点、作用和要求有哪些。从分类层面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从认识发展的角度来划分,可以有运动性、象征性和结构性等;二是从社会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无所用心的行为、偶然的行为、单独的和合作游戏等等。一般情况下,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游戏能够分为创造性和规则性游戏。只有教师在明确游戏的种类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4厘清游戏内涵,践行因材施教
在实际应用之前,教师必须要对游戏的内涵有明确的了解,即“形象性”、“逼真性”及“活动性”等三个方面,只有明确游戏内涵之后才能够更好的践行因材施教。比如:例如,所谓的“形象性”,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游戏需要通过语言和动作使得游戏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在针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展开心理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转瓶子”游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三、五名学生围着一只瓶子坐下,然后让一个人将瓶子转起来,而其他的学生则需要唱出歌谣,一直唱到瓶子停下来指向谁,哪个同学就需要表演唱歌跳舞。在这样的游戏当中,教师使用歌谣来配合游戏的开展,会让游戏活动变的更加形象,具有真实感,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使得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加喜欢上这门课程,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向的性格特点,积极参与到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当中来。由此可见,教师在厘清游戏内涵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那么教师必须要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选择出最合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隋曼琳.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