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恺宏
广东省茂名市官山学校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接受优质教育的群体,他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完善的知识体系,更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在学习和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在具备运动健康意识的基础上,为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创造条件。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在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的同时,也要拓展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社团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也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运动健康意识。
关键词:体育社团;中小学生;运动健康意识;体育行为
引言:为了能够培养更多体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优质学生,各中小学校会结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校园内对各项资源进行充分应用与整合,积极拓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社团的育人功能,这不仅对学生的运动健康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会直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各中小学校在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中就要将校内有共同体育爱好的人,组成一个以体育运动为核心的社团组织,使他们更好的发挥和展现个性特长,从而更好地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水平。本文从体育社团活动对中小学生运动健康意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通过体育社团活动高效地提高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健康意识进行探讨。
一、体育社团活动对中小学生运动健康意识的影响
体育社团活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兴趣为一体的多元化课外体育教育的另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并将逐渐发展成为学校课外群体活动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以及校际间体育交流的主力军,是学校课外活动中的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体育社团不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群体组织,而是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供的平台,通过分析发现,体育社团成员都有着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运动健康意识,对于能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而言,实际上在体育意识上与没有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对比,前者的运动健康意识更强。主要是因为积极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能够积极与社团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在全面认知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有助于准确找到自身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这样通过长期锻炼,就能够设定具有可实践性体育运动目标[1]。除此之外,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互动,对于学生在学习和后续的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帮助,如既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学生增加体育运动时间、次数、运动量等。
二、促进中小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健康发展的策略
1.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中小学生健康管理。
紧紧结合中小学校现有体育社团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基本上都处于初始阶段,并且缺乏充足体育社团管理经验、缺乏完善体育社团活动管理制度等问题比较显著[2]。如果从中小学校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运动健康意识,促进体育社团健康发展,各个中小学校的体育社团管理人员,就要积极交流工作经验,甚至要进行观摩和学习。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的体育社团活动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实际开展的体育社团管理工作,更具有规范性和完善性。对于中小学校的体育社团而言,主要就是培养其团队组织能力、社团管理能力、社交能力。
体育社团活动高效开展,就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社团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职责进行细致划分,在为社团成员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
2.把劳动教育与体育社团活动相融合,创新体育社团活动形式。
中小学生自身是否具备运动健康意识,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不断发挥体育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与体育社团活动相融合,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不仅能够创新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形式,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社团管理人员,在落实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与体育活动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也积累更多的劳动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中,更好地认识具备运动健康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3.把握育人导向,满足中小学生的运动需要。
为了确保体育社团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社团管理人员要把握好育人的导向,最大程度上满足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从而保证实际安排的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针对性。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也能帮助学生增强体育运动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比如以开展篮球社团活动为例,一是要向学生明确提升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一项基础条件,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训练期间指导学生进行折返跑、立定跳远,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体力和耐力。二是将培养学生篮球技能作为重点内容。三是着重开展学生篮球专项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篮球运动综合能力。四是有效学习篮球战术等。因此,体育社团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充分展现自我。
4.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健康意识。
引导学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体育社团活动。加强体育社团活动研究,宣传推广体育社团活动的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体育社团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以体育人的健康观,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志趣相投的学生聚在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由此可见,体育社团活动对中小学生运动健康意识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因此,要以健全的制度为基本,在体育社团活动中把握好育人方向,创新的活动形式,满足中小学生多元化的活动需要,切实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健康意识,让中小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思维和习惯,为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牛强年.依托体育社团文化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探索[J].成才之路,2021(12):88-89.
[2]高学博,张世超,崔贞,蒋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分析[J].文化产业,2021(11):60-61.
[3]霍丁鹏.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路向——第九届环渤海体育法学论坛会议综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37(02):15-20.
[4]刘天博.宁夏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