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陈萱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阶段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
        陈萱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阶段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化作用。通过开展一定的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的结合途径,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历经千百年的沉淀,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实际需要教师给予其正确的引导。随着国人文化传承意识的日益提升,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此时,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百年的沉淀,是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思想行为建树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建构方面,都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人生品位,对于强化此类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培育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取得了今日的辉煌成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道德的认知不足,因此,在此阶段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基于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的不良思潮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大部分学生由于自制力不足沉溺于网络世界,这一现象导致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部分家长疏于对学生的管教,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引,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返。此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的结合途径
        
        (一)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另一方面是社会中不良思潮诸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蚀。而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要求人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对于国家的责任意识。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比如,在五一劳动节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大扫除,共同清洁教室内部的玻璃,给校园内的花和树浇水等,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充当道路交通志愿者,捡拾路边的垃圾等。


        (二)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爱国传统文化的国家。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拥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感,怀揣着对国家的使命感,将个人荣辱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做出了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基于此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应该不断强化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于国家的认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片段,以优秀先辈的爱国言行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于国家以及民族的认同感以及责任感
        举例来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或者带领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此类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著名人物的爱国事迹,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热血,使学生对于优秀先辈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三)加强小学生的个人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自古以来中国人始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正是由于认识到良好的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人的一生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实现理想的人生目标。良好的个人修养也能够体现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阶段有部分小学生存在自私任性的现象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争强好胜,甚至出现打人骂人的现象,这些不良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极其不利。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这些传统典籍,既适合小学生诵读,又能够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小学生的精神和思想进行教育,在早读或者其他时间,通过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个人素养就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现实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务必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德育教育落实这一教育目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多方合作的德育教育平台,从多角度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代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基于此教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德育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嘉玲.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1(03):113.
        
        [2]林火金. 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N]. 汕尾日报,2021-01-31(004).
        
        [3]王欢.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研究[J].教师,2021(03):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