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间观察,在体验中成长——浅谈“行体”幼小衔接课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熊彦
[导读]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熊彦
        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征不相同,如何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该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可见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儿童处于幼儿园时期时,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则主要是以学业课程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而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如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不爱与同学沟通等。
        就当前衔接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对于幼小衔接较为重视,一般在大班下学期会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在教育模式及方法上让孩子适应小学教育。但小学目前缺乏这方面的准备,导致衔接出现单向性。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长期负责学校小学一年级招生工作,如果主动做好幼小衔接,积极推进幼儿向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呢?就我校近三年级来开展幼小衔接的做法和大家分享:
1.参观场地我做主
        2018年开始我校研究“行体”幼小衔接课程。为让幼儿园的孩子尽早认识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本人策划组织了 “娃娃进校园”活动。让我校学生来当小小讲解员,讲解员先自主挑选幼儿园小朋友们觉得感兴趣的11处校园一角,自己撰写介绍稿,并讨论商量参观的路线,培养了我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领袖气质。


        2.讲解互动解疑惑
        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到学校后,我校小小讲解员牵着小朋友的手参观校园,细心地为他们介绍学校:升旗台、流动红旗缆、红领巾广播站、劳动园圃、红领巾长廊、阅读广场、班级展示栏等11处精心挑选的地方。
        “小学一节课多少时间?小学要学什么课?我写不完作业怎么办?小学一天几节课?”一系类问题和担忧萦绕在幼儿园小朋友心中。为了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消除对小学的恐惧、疑惑,我校的小小讲解员热情细致地回答,让小朋友们拨开迷雾,对小学生活有了进一步了解。
        3.课堂常规初体验
        小学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精心安排了一节一年级课堂体验课,一年级的班主任为幼儿园小朋友讲解课堂常规,应该怎样发言?上课的坐姿是怎样的?需要准备什么学习工具?老师从心理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和小朋友积极互动,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游戏中体验常规,在绘本阅读中了解小学的作息规律。
        
        4.社团活动我参与
        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进一步走进小学,小讲解员们带领幼儿园小朋友参观了精彩的社团课程,还让他们亲手制作陶艺、体验扎染、和哥哥姐姐一起舞狮······新鲜有趣的社团活动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既憧憬又向往。
        
        让幼儿园的孩子在行走间观察,在体验中成长。我校开展的“行·体”幼小衔接课程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初步体验了小学课堂模式,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他们九月份的小学生活提前打下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