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娟
新疆塔城市第三中学 834700
摘要:群文阅读是将一组在某些层面上拥有共性的文章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并理解的阅读教学活动,它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相互借鉴参考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阅读的学习价值发挥到极致,因此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与方法为主的当前教学形势下,群文阅读教学受到了教师与学校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
引言:相对于之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明显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同时,也使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思维以及阅读兴趣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此外,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其教学效率获得了整体提高。为此,本文针对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途径展开如下思考。
一.明确群文阅读课堂内容
群文阅读是现阶段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当前大部分学生来说,还并未完全理解这种阅读学习模式的概念。为此,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就体现了出来。现阶段学生尚未能够明确了解自身的阅读需要,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来为学生制定阅读内容,一来更为贴合实际教学需要,二来也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扩充。同时,随着人们当前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元化起来,因此培养学生对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能力也开始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为学生制定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带到课堂进行对交流筛选后,选择学生感兴趣同时又具有实际教学价值的文章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以此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烛之武如果坚持不肯接受郑伯的任命会发生什么事?假如秦攻克了郑国,那么烛之武会有怎样的下场?在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通过在网络或图书馆中收集资料的形式,查阅有关《史记》中的内容,并收集有关郑伯和烛之武的人物信息,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资料共享后,由学生与教师一同选择其中几篇文章来展开群文阅读,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是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变得更加立体。
二.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市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体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应付考试为教学目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着所谓的“考点”来展开。因此构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高效课堂模式,应当要从转变教学目标开始做起[2]。
以教学内容《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为例。这两篇文章都属于散文体,而且文章内容围绕着景物描写为主。因此在引导学生明确了阅读内容之后,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回忆起散文体的特点,然后根据文章主题为学生设立分层次的阅读目标。例如按照散文体的分类、文章主题或是根据文章作者等方面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还可以根据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手法、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思想等等。通过这些内容将文章分为不模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展开阅读,以此来使群文阅读的线索更加清晰,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彼此的关联性来互相参考,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通过群文阅读掌握了理解散文体文章的正确方法。
三.阅读总结与评价
总结与评价是教师发现问题的主要方式,能够及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该重视阅读后的总结与评价,在巩固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使师生共同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
以《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这两篇文章为例,阅读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在分析文章的创作情感时理解的不够透彻,阅读重心偏移到了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一些优秀片段方面。此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文章内涵,将学生的学习视线转移到分析文章情感的层面上,以此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将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提示学生两篇文章虽然词牌名相似,但是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背景不同,前者是毛泽东离开故乡屈光宗主旨农民运动讲习时所写,当时正出于国内轰轰烈烈开展阶级斗争的关键时刻;后者则是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前去阻击日军时,毛泽东看着失去往日恢弘期限的黄河有感而发,故此写了《沁园春·雪》这首词。那么这两篇文章读起来是否给人以相同的感受呢?通过引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其对文章展开更进一步的阅读感悟。
结语:综上所述,要确保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阅读内容、阅读目标以及课堂总结这三个方面来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进行阅读学习,并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斌,林明.自然情怀、生命观照与审美情趣的诗意表达——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11-17.
[2].韩莹.“1+X”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探索——《勿忘“我”:作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教学实录及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18-21.
[3].孙亦平.“跨文化比较”的群文阅读议题生成原则[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5):88-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