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梅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636000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语文的教学都是在独立的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实施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扛着一种重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很大的责任,阅读课堂不是一个人文内涵丰富的静态课堂,而是不断变化调整的动态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制定好相应的教措施,从而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本文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发的,下文就跟读者探讨一下关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明确具体;合理精当;随机应变,阅读能力
引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娱乐方式的增多,小学生的阅读时间以及阅读量却越来越少,但是在语文考试中,阅读又占据极大的部分,是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分析能力的综合展现。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初中教学的一大挑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我国课程标准改革开始逐渐注重阅读水平的提高。初中的语文阅读课程,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关键,也是小学语文老师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培养小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有效的阅读教学就是针对这一基础性的学科而诞生的,有效的阅读不仅在阅读本身也在于相应的阅读训练。那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哪些呢?
有效阅读要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是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第一步,他对于整个阅读环节都起到了有效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它也是语文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师在选择合适的阅读目标前,首先应该明白,设计阅读目标和描述教学内容是有所不同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要做出什么样的表现作出描述,而应该对学生在完成该课程之后的表现作出证明,从这里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来,阅读目标的设定,才能真正地给学生带来素养上的提升。
做出调整,方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总之,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选择明确而具体的阅读目标,这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理的进度中得到应要的成长。
二、小学生有效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只有让学生激发阅读的兴趣,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在这一过程当中积极地进行互动,并且摘抄相应的笔记,及时地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使小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阅读认知,所以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并从其中寻找到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在小学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提出对文章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提问和认知,使学生通过探究来增强对问题的认识,教师要积极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举一反三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地进行积累,使得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过程当中,能够有良好的素材来进行提升,从而加强小学生阅读语文的信心,更好地投身到语文阅读当中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3.1 以学生为主,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在小学阅读的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阅读课堂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将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故此,在小学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动位置,在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中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对阅读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课堂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章的内容创设阅读情境,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阅读氛围中,主动的探索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而提高阅读的教学有效应。
因此,在小学阅读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进行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
3.2 加强阅读认知方式,课堂有效讨论
加强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讨论也是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策略。在小学阅读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大多年龄较小,学生孩处于好动和思维活跃的阶段,学生更加倾向于一些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故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语文的阅读内容对学生的小组进行分配,在进行小组分配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内有一个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分组完成之后,将阅读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完成阅读任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成员之间的讨论,对自己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故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进行合作阅读,这样教师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3 利用信息化载体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利用信息化载体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现今的很多小学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这对于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容,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这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阅读内容兴趣,同时,在进行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其中的一些句式和词语的解释进行灵活的展现,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其阅读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且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设备,也是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3.4 放任思绪,激发阅读激情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文教材是许多名家作品的集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表达能力。
阅读《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分角色表演,并且告诉他们在动作上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他所理解的内容。之后,学生们的积极性都特别高,情绪高涨,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不过学生的表演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他们这个年纪应有的“叛逆”,应及时给予引导,并且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肯定,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感受到曹冲的智慧和勇气。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也有了新的体验。
3.5 课内课外阅读,保证阅读数量和质量
教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在特定的时间里督促学生阅读,逐渐养成阅读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小学生來说,读书不难,难的是读好、读完,每天有阅读量的保证,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非常重要了。教师要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一旦选定书籍,就要坚持阅读完,这样每天坚持,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还能拓展阅读面,提升阅读质量。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想要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方努力,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进行视野的拓展,积累阅读素材,开拓思维,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馨.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41.
[2]苗春山.探讨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点睛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62-63.
[3]王玉英,王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