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燕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525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新课程中对于数学学科的标准也在持续更新,自主探究形式的学习活动和教学理念也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和青睐。这种学习方式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其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新探
随着数学新课程持续创新和优化标准要求,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达到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自主探究形式的学习手段。教师将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紧密联系于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建立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而且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
在课程标准中清晰提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引导者重要角色。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构建平等、互动的良好关系,营造充满民主且和谐氛围的课堂教学,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一种畏惧心理,并且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较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存在能够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当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则会勇敢的去尝试和探究,这对于学生在学习、创造以及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发现,教师在打造探究式课堂教学时,可以基于情境构建方面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将数学教材中具有抽象化、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紧密贴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和情境,这能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探究欲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在后期的学习中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的学习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凭借教师的板书讲解,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处理具体数学问题的技巧。对此,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进学生常见的场景。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小明去商场购买学习用品,他总共带着a元,买书包消费总钱数的1/3,除去买书包的钱,还剩余50元,请计算出小明总共带着多少钱。借助前期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明白可以利用未知数与已知数通过方程式的形式解决这种问题。但是因为不具备丰富的解题经验,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准确把握方程式的列式方法,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动学生,在师生一起努力下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进而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种类型题目的解答规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同一类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展开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实施小组合作模式,共同探究
基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因为知识结构的限制,往往无法有效提高探究式教学效率,然而通过小组合作的开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分组,鼓励学生在答案的探究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可以达到知识互补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加入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更为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的实际讨论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并在适当的时机质疑,指引学生的探究方向,这对于提高探究教学的整体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二次函数”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开放性探究的题目,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共同深入探究正确的解题方法。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不局限函数类型,可以让学生通过一次函数或者二次函数等多个层面进行解题方法的探究。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以及探究的过程,更是学生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故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教师可以借助过程评价以及结果评价等方式来有效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信心。
三、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在初中教学结构中,数学是一门十分关键的学科,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在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创新中,需要重视创设实践教育体系,让数学知识能够真正结合于学生现实生活,借助融入并优化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并可以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技能。在初中数学课程中,部分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对此,教师需要更具数学课程的特点,借助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达到初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阶段初中教育教学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何科学合理举办实践教育活动,同时与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不产生冲突,是一项教学难点,并且是初中数学教育实现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有机结合数学知识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而充分体现实践活动具备的教育意义,促进学生真正得到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点拨学生解题探究
数学课程的学习无法脱离习题练习,习题课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自主探究思想意识。例如,几何类型的知识就是一项促进学生拓展自身自主探究思维的最佳内容,由于几何题目中涉及到的大部分图形能够借助辅助线的增加产生变化,以便于更好的解题。然而通常辅助线并没有统一的添加方式,不同的学生可能思考出不同的解题方式,甚至有些学生的解题方式令教师出乎意料,因此,在习题课的实际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习题,尽可能选择一些可以通过不同解题思路进行解答的题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题目,需要时时关注学生通过行为反映的反馈,尽量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学习时间,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合作。构建开放式课堂,允许最先找到解题思路的学生前往讲台展开演算,若学生演算一半感觉不对时,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同时要求学生不必销毁已写内容。在全体学生都充分思考之后,教师则可以鼓励之前演算的学生详细解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在学生完成解说后,总结学生们的最终成果。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自主探究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学科鉴定基础。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开展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宗严.“三步互助”自主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8):85-86.
[2]季静.培养初中生数学归纳能力“三路径”[J].数学教学通讯,2020(5):77-78.
[3]曹连防.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2020(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