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视化理论创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邓成谷
[导读] 经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
        邓成谷
        云南文山州富宁县第一中学  663400
        摘要:经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基于此,这也就需要寻求更高效、优质的教学方式。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之下,物理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视化教学方式的出现恰好能够弥补现阶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可视化理论创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可视化理论;高中阶段;物理教学
        对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主要指的是通过应用图片、符号等方式来将知识的内容表达出来。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之下,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视化理论教学就是一种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一、实现高中物理教学可视化的相应步骤
        在高中阶段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要将各个物理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框架,在教师进行物理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框架搭建,并且还要对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与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除此之外,在可视化教学方式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可视化的方式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能够具有形象生动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使物理知识的结构更加的清晰明了,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完善;其次要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提升,任何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并不具有主动学习的动力,那么所有教学方式优化与完善都将是徒劳,基于此,教师在应用可视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的需求进行知识框架的设计之后,学生可能会对框架知识的结构与内容产生一定的疑问,为了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可视化理论教学的相关措施
        1.在教学方式中融入可视化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教学方式是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所制造的一种教学氛围与途径,并且还要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结合,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基于此,为了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在选择与物理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案,在传统物理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使课程的效率与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基础教学方式中融入可视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了能够满足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可以应用图形进行全面细致化的教学,通过图形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另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对图形做出相应的标记,并且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运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转化意识。
        2.在相关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用可视化
        在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不同形式的知识点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举例来说,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教学,比如在弹力与摩擦力这两种力的对比教学过程中,将两部分的知识点以及经典模型罗列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明确的区分出两种力的区别,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具有更加的透彻、全面,使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更加高效率。
        虽然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也不能够单纯的进行灌输形式的操作,也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该方面的重视度并不高,甚至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基于此大多数简单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在完成教学要点的引导性教学之后就会结束课程的教学,在海中状态之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会得到有效的锻炼,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麻木感,认为物理课程只需要进行单纯的记忆性学习,这种行为并不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与其他高中阶段的课程相比较之下,物理课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实际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思维逻辑的转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处理,促使学生对内容理解的更加全面、充分,除此之外,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厌烦心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智,付酮程.可视化模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2021,39(03):62-64.
        [2]廖远忠.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的应用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97-98.
        [3]柯西.可视化技术在原子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1):26-27.
        [4]刘建政.高中物理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