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数简便运算中"乘除法题型"易错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刘莉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而简便计算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内容
        刘莉
        四川省九寨沟县第四小学 四川 九寨沟 623400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而简便计算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内容。但从目前的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这一部分教学活动时,都会存在同样的教学困惑,即,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运算定律,但是在考试或作业中,学生便又会在简便运算中出现问题。因此,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简便运算教学问题便成为备受广大教学工作者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教学中的“乘除法题型”为例,结合笔者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从分析学生常见的运算问题出发,对易错原因和解决对策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运算 乘除法
一、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存在知觉错误
        由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在形式上较为相近,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在实际简便运算学习和应用上很容易产生知觉错误,出现运算定律乱用、滥用、误用的学习问题。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透彻和深入。乘法分配律指的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则是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乘是,可以交换乘数位置,积不变。
【错题案例1】
42×15                         36×5×16×15
=(7×6)×15                 =(36×15)+(16×5)
=7×15×6×15                 =540+80
=105×90                  =620
=9450
        很明显,这两种错题都存在乱用运算定律的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时,就不能够简单的从形式入手,而是要从两个乘法运算定律的意义入手,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定律比较,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定律意义,自觉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定势的影响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大部分的小学生在面对乘法与加法结合运算题型,如55×16+35×12时便会茫然无措,从而出现以下运算问题。


【错题案例2】
55×16+35×12                  55×16+35×12
=(55+35)×?                 =(55+35)×(16+12)
=90×?                             =90×18
                                        =1620
        导致学生出现上述简便运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会受到学习定势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就会习惯的将思维集中在简便计算当中,而忽视了原有知识的应用。在这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同样需要承担起一定的教学责任,因为,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过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善,在习题练习和课后作业中,也会将练习重点放在简便运算中,而忽视了新旧知识的更替和衔接,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在学生身上纠错,更多的还是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点,突破教学思维的局限性,认识到简便运算是普通四则运算的一部分,在习题和作业的布置上,也要将能够简便计算的习题和不能够简便计算的习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简便运算并不是万能的,从而有效的打破学生的学习定势,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错误简便意识的干扰
        在习题练习中,学生做题的准确性和正确率普遍较低,很多学生认为简便运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运算了。常见的错题有:
【错题案例3】
55+45×12                        
=(55+35)×(16+12)
=660+540                 
=1200                        
        导致这种运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错误的简便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简便计算教学和各种运算定律教学上,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算式能否利用简便计算,以此来规避学生错误简便意识的产生。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将同一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与普通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或者让学生分别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同一算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和体验。
四、习题数字的干扰
        在小学简便计算教学中,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凑整思想”,“凑整”不仅能够简化计算过程,还能够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使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而在目前的小学生简便计算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盲目“凑整”的现象,以至于违背运算定律。
【错题案例4】
2800÷25×4
=2800÷100
=28
        简便计算教学的教学本质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是算式变得简单,过多的还是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凑整思想”,尽可能的帮助学生降低算式中数字的干扰,并要在加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眼睛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结:
        总而言之,简便运算对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增强学生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教学途径,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起优化小学简便运算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问题,耐心且深入的探究其背后的成因,并及时的找出解决对策,以此来确保学生简算思维和简算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忠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J]. 名师在线,2018,000 (004):P.52-53.
        [2]刘松旺.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之我见[J]. 学周刊:C,2012(8):137-137.
        [3]张遥. 挖掘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简便计算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2020(14):78-79.
        [4]贺先进. 谈数学简便计算技巧[J]. 速读(上旬),2018(5):255. DOI:10.3969/j.issn.1673-9574.2018.05.247.
        [5]宋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