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儿童数学生活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李锐
[导读] 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而数学知识却又有非常多的抽象性,这导致智障儿童难以理解数学知识,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策略
        李锐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而数学知识却又有非常多的抽象性,这导致智障儿童难以理解数学知识,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策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化抽象为具体,促进智障儿童的思维活力,进而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其次探究开展数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障儿童;数学;生活化教学
        引言:
        数学来源自生活,在初小阶段,数学教学并未深入,可以说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所有数学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场景,用生活现象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加强认知,这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尤其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其智商和思维存在障碍,难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有清晰的认知,会学生慢慢消减学习动力,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引入生活化教学,数学学习就好像在解决生活难题,就像是应付生活日常,让智障儿童转换思维,能够提升学习兴趣。
        (二)加强知识理解
        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不足,而数学又恰巧是最需要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策略,让数学知识搭配着对应的数学生活场景来讲解,原本一些生涩难懂的知识现在变得简单、变得清晰透明,能够让智障儿童更好的进行思考,加强知识认知,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也会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三)加强实际应用
        初小阶段所学习的初等数学并未深入,和高等数学不同,它能够应用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建立事态、物态、数态、量态认知,引领学生算账总账,基于此,开展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引领智障儿童认识生活,加强生活中实际应用,对于智障儿童适应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生活现象来导入课程
        良好的开端会让教学成功一半,数学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基于生活化教学,在对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中不妨以生活现象来导入课程,激发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中孔融将大梨让给了哥哥,提问学生现实情况中怎么分梨才更加科学,能不能切成小块进行等份分配呢?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自然而然导入课程,教学更有质量。在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圆形生活建筑,让学生在其中找出共同点,随后导入圆的知识中,事半功倍。
        (二)生活化情境辅助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数学生活现象则是具体的,将数学知识和相对应的数学生活现象对应起来教学,就是在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将面积计算以铺设地砖的形式展开,比如计算习题以植树、商场购物的形式展开,让原本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加饱满、更加丰富了,更有利于激发智障儿童的思维潜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1]。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思维潜能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够很便捷、很全面的创设各种生活化情境,给学生展示多元场景,带智障儿童去感知更多的、更广阔的社会,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对智障儿童来说有着积极意义,开展多媒体教学,用其色彩斑斓的特性来激活智障儿童的大脑骨古皮质和旧皮质区域,有效调整智障儿童的植物神经系统,促进微循环和带来全身性的基础改善,完整的给学生展示一个生活化场景的渐变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认知、理解、表达、语言等多方面能力,促进提高多维智能。总而言之,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激发智障儿童的思维潜能,教师应看到这一点,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才对[2]。
        (四)开展生活化活动
        智障儿童单一“想”的思维能力较差,不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让智障儿童既去“想”,又去“做”,精心创设生活化教学活动,比如开展实践教学,在“三角形”的教学中给智障儿童分发量角器和三角形小卡片,让智障儿童自己去测一测、算一算,启发智力,也提升智障儿童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比如开展游戏活动,给学生分发标有数字的纸片当做金钱,讲台当做商店,教师当做商店老板,让学生思考想要来买什么东西,付账找零应该是多少,让智障儿童参与到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来,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展开生活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景,还可以开展生活实践,让学生带着数学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场景,感受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比如让智障儿童记录自己零花钱花费的明细,比如让智障儿童去统计旗杆影子长度随时间流逝的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策略,能激发其思维潜力,开发多元智能,也能够学以致用,增加一定的社会经验,对智障儿童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肖清香. 浅谈智障儿童数学生活化的策略[J]. 当代旅游, 2018, 000(011):186.
        [2]何宜鹏.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化数学教学[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 000(002):P.6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