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教学,兴趣为先——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王宇
[导读] 无数的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的程度是决定学生能否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理解的重要因素
        王宇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无数的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的程度是决定学生能否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理解的重要因素。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缓慢的特点,小学数学对于他们来讲,在理解的时候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好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课堂;兴趣培养;有效策略
        无论在学生的任何教育阶段,数学学科都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学科,同时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言,都是有一定困难的理论学科。因为在整个数学阶段的学习都不能离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运转,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身心发展就不完全,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也并不十分突出。因此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让小学生提高数学认知和掌握的效率,就要让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决定所做的事情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才能更有利于提高接下来的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质量。教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不同,面对的都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小学生。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配合学生喜欢的艺术活动的形式,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众多的游戏艺术环节,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谜语,生动的形象描述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小学生进行猜谜语形式的教学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认识钟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用谜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说:“有个东西真奇怪,整天都在朝前迈,无论走了多么远,距离就是不长点”。生动形象的谜面描述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接下来正式的课堂学习中都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高度的的学习兴趣。此外贴合小学生生活认知的情景模式的设计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经验对数学内容进行理解,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具体化,也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周长”定义的理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内容进行周长含义的引导。教师可以用蚂蚁爬树叶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周长的概念。蚂蚁和树叶都是学生是能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这样的举例方式更能刺激学生进行深度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室内各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成功的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之后,也要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兴趣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整个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一直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积极的探究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节奏感比较强烈的歌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渗透,朗朗上口的节奏行事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敏感神经,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热情。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乘法”的初步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怎样把乘法的概念和几个相同加数连续加法进行区分,然后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将繁琐的连加法进行取代,是本节数学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重点掌握的内容。为了能够使小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便捷计算方式,教师可以对此接教学的内容蛮好用节奏感强的童谣进行辅助记忆,还可以在童谣的演唱中加入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旋律,便于学生记忆和传唱。节奏感极强的童谣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新引力,学生对童谣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无法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没关系,只要能够记住童谣的具体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的进行传唱,随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自然就会对童谣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率。除此之外,小学生最喜欢的艺术形式就是动手操作,实际场景的动手操作不经可以提升学生的直接感官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中,教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带足一百根小木棒,让学生以十作为一个整体单位,然后以此类推把所有的小木棒进行分组,当学生把一百根小木棒都分理完成之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2个10是多少?5个10是多少?反复的对100以内的整十进行认知和理解。在学生对整十的概念都掌握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整十和单一小木棒的认识。通过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字概念进行具体形象的小木棒的数量理解,从而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对已知的知识进行巩固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学科是一个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学科。在不断加深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融合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对以前掌握不太理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再在已知的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对数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知和创新,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探究的欲望。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程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让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知识任职的错漏。而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某个环节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而是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时的设置探知的悬念,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在此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在此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对以前的分数概念进行巩固,而后对已知的分数概念进行深度剖析。教师可以利用讲小故事的方式对分数知识进行引导:奶奶买了一个西瓜,回家之后爷爷吃掉了整个西瓜的一半,爸爸又吃掉了剩下西瓜的一半,儿子回来之后又吃掉了剩下西瓜的一半。然后教师可以设置分数问题进行悬念处理,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教师在本节课的结尾也要保留悬念的设置,告诉学生期待下回分解,让学生一直保持着好奇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能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培养的力度,只有让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庞贞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前沿,2020(1):66-70.
        [2]王生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0):69-70.
        [3]史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9(6):109-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