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红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一中
【摘要】为了解决初中物理抽象难懂的问题,教育部门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新要求,即初中物理生活化,以期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将聚焦高中物理生活教学的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现在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对物理学习兴趣低下,原因之一就是物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学生认为所讲授的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学了也用不到,教师所讲授的物理知识和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发展,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朝着教学常态化发展。尤其在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更是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生活化教学之所以能够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主要还是因为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生活化元素。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不难发现,其中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为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大显身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生活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将生活融入到物理课堂中去,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保持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另外,从实际教学需要的角度来看,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讲完某一个物理原理,要求学生举一个实际例子时,学生往往找不出合适的例子,最后还是由教师举出例子,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又或者是教师描述出一个生活现象,要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其中包含的原理时,学生同样也是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两种现象都说明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脱节,各种物理知识只是简单地被学生背诵下来了,并没有深入理解,更加无法联系实际。对此,我们需要将生活化的教学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课堂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回到课堂。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
(一)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
运用生活中学生遇到过的实例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教学内容真实、亲切,而且这些问题正是生活中同学们比较好奇的问题,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物理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与价值,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以“蒸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问题1: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冷得打战,为什么?
问题2:如果我们课室的地板上有一摊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水快干?
(二)以生活化的反馈训练促进知识迁移
生活化物理课堂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探究实验中加入生活元素,这只是认知的过程,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把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实践后再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生活化物理课堂中,反馈训练是关键点,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通过再训练,再熟知,到达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内能”的有关知识时,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教师让学生配合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打完后迅速的用手握住气筒,学生可以明显感觉到气筒在发热。在训练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反馈训练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又要能体现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既巩固知识,又增加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简单物品,生活化物理实验
在探究实验中融入生活元素,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探究实验中,应该善于将生活素材加入到探究实验中,让学生亲身体会探究身边事物的过程,增加物理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学习感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有关“惯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个小实验。在一张纸上放笔或者橡皮擦等轻质物体,然后突然将纸沿水平方向迅速抽走,可以发现纸上面的物体并没有随着纸运动。这个现象很容易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又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有关知识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若干实验道具:生锈的铁锅、洗碗布、钢丝刷,叫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清洁生锈的铁锅。学生很快就动手在尝试刷锅,经过努力后,学生们会发现钢丝刷更加容易刷掉铁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垫好基础。
(四)以课外活动实现物理课堂生活化的延伸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后消化吸收。所以,生活化物理课堂需要延伸到学生的课后生活中去,让学生带着在课堂中的兴趣继续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引,许多活动还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的效果并不比在课堂中完成差。例如,在学习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时,笔者在课堂中演示了一个实验:将一张塑料板盖在装满水的杯口上,然后将杯子倒过来。会发现,水并没有流出来。学生们都感觉到不可思议,纷纷提出许多问题“斜着放会不会漏水?塑料板有漏洞的话,会不会掉下来?”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尝试。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后的实验中,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如果我们的物理能将生活中典型的事例,授予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21(14):102-103.
[2]赵慧.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如何做到于生活处见真知[J].考试与评价,2021(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