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章正敏
[导读] 低年级学生上学不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下的一项重要工作
        章正敏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弄岗完全小学,678311
        摘要:低年级学生上学不思维能力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能够提升学生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下面文章对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思维;思维能力
        引言
        我国目前的科技和经济水平都处于上升时期,虽然我国在科技和经济以及其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才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的人才都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有的人才虽然能够想出新奇的点子,但是由于综合实力不强,导致想法难以化为现实。
        1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概述
        1.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所谓数学思维,指的是学习数学知识采用的方法和思维习惯,只有具备这项品质,才能真正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答问题。数学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再加上数学是一门需要强大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学好的学科,这就使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具备较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会比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得更出色、更有效,也是数学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能够快速吸收、掌握知识点,并灵活地运用;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并加以运用,这也是数学思维能力差异所致,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认知。除了这些,数学思维能力还关乎学生的敏感程度及学生的发散思维程度,这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做出准确判断有一定影响,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还需加强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关注和重视。总之,数学虽是一门学起来较为有难度的学科,但是想要学好并非无计可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关键,还需把握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方可达成教学预设目标。
        1.2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第一,启发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有利于诱导小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开展创造性学习,探索研究数学问题本质,训练形成优异的思维素能。教师善于引领小学生融入数学思维场景,才能使他们成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获得更加形象的效果,提高数学能力和思维素质。第二,循序渐进原则。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数学思维开发、启蒙学习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数学课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用好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和素质。
        2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2.1小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差
        即便是进行了新课改,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依然比较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这也导致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运算反应比较缓慢,思维条理性较差,很容易出现一些纰漏。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明显降低[1]。
        2.2学习过程过于枯燥
        兴趣是学生投身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本身就只伴随着少量的阶段性测试,学生的数学题目练习量严重不足,无法借此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甚至是超负荷讲解,不仅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将大量时间浪费在基础知识掌握上,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倒是提升了不少,但是其思维能力却根本没有得到培养,枯燥的基础知识掌握使得数学跟语文一样,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逐渐丧失,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感到乏味,甚至会萌生抵触的心理,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3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1重视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学生数学思维被激发出来之后,教师需要注意的就是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下去,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数学教学如果不够深入,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学生缺少学习体验感,就很难改变思维角度。教师要让学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平均分”中,教师课前准备道具,让学生将10根小棒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可能会分出几种不同的情况,比如4根和6根、3根和7根、5根和5根等,在学生分完之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平均分配的含义,加深学生的印象。这种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多重感官之间的配合,促使学生逐渐从实际操作中培养和发展思维逻辑能力,加强对数学思维认识[2]。
        3.2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看到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点和数学的原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课程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的数学过程当中感受到亲切感和熟悉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描述图中的内容。如,为学生出示《去春游》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图片信息的描述,有的同学会说:“有两辆车,一辆车里面坐了二年级1班的同学共35人,另一辆车里面坐了二年级2班的同学共40人。我的算式是35+40=75(人)”接着教师还可以继续为学生出示图片《去看戏》,同学会这样描述:“一共有18个人在看戏,中途走了5个人,后来又加入了13个人。我的算式是(18-5)+13=26(人),18个人去掉5个人等于13个人,后面又加入了13个人,就等于13+13=26个人。”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3]。
        3.3融合媒体优化教学,促进提升抽象思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教学媒体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中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应用信息化教学媒体,便捷地链接互联网,整合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要素,有助于发挥信息技术支持的优势,为学生营设良好的思维学习环境,促进思维训练,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低年级学生喜爱艳丽多彩的图像、丰富有趣的视频等心理特点,灵活利用班班通、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等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便捷的教学媒体呈现给学生,为学生铺设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增添形象思维的效果,助推逻辑推理活动,从而逐渐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适时为学生展播了预制的“生活中的角”微课视频,通过班班通设备将搜集整理到的健身器材、西瓜切片、魔方、桌角、五星红旗、红领巾、雪山顶、钟面等实物成场景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判断分别都是什么形状的角,为继续探索学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等知识做好准备。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对角的形象认知,而且能帮助学生抽象形成角的定义,从而增强了抽象思维训练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能够分析小学生身心特征,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任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34):109-110.
        [2]雷虹.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36-137.
        [3]周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生,2020(1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