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熊开艳
[导读] 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主要的学科,同时也是逻辑性较为严谨的学科
        熊开艳
        (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油菜中心小学 重庆荣昌402460)
        摘要: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主要的学科,同时也是逻辑性较为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而小学和幼儿园又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的模式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为日后学习打下夯实基础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幼小教学之间的承接和联系。学生在幼儿园是通过游戏的模式进行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练习的,由此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以此帮助小学生能够顺利的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
        关键词:幼小衔接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与幼儿数学的差异
        首先,根据《幼儿发展指南》以及《课程标准》可知,幼儿的教学与小学的教学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幼儿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的学习乐趣。而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此外,幼儿教学更注重的是幼儿能够感知数学为主,小学数学却是让幼儿能够拥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时期,幼儿的逻辑正处于发展的时期,不同于幼儿阶段的启蒙时期,因此对于幼儿的发展,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其次,幼儿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所重复并有所差异。幼儿的数学中包含了对于数、量、图形、空间等的教学。小学数学包含代数、几何、统计和概率等内容。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包含了幼儿数学的内容。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和统计概率的问题,相较于幼儿数学的教学来说,难度增强,逻辑性和结构性也增强。
        再次,幼儿数学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生活中和游戏中进行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时在幼儿进行对于学习的时候,教师注重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引领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但是并没有进行实际性教学内容的开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很难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知识进行传统的教学,进而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二、衔接幼小数学的教学措施
(一)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学生在幼儿园时期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并且小学生本就生性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延续幼儿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以此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进行有关于“0”的学习和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于游戏化的学习。将手伸出来,把五个手指比作五只小白兔。当大灰狼出现一次,就要把手指放下一根,通过五次的游戏,学生的手指全部放下。

由此教师可以引领问学生现在还有小兔子么,进而能够让学生进行对于“0”这一数字的深入理解。
        又如:在学生进行对于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超市活动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扮演不用的商贩和顾客,通过学生之间利用人民币对于物品的买卖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加强对于人民币的使用和理解。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小学生进行幼小的衔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数学生活化,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幼儿园的书序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对于数学的学习,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存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以此学生可以通过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小学数学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遵循幼儿教师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好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加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起来。教室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蔬菜、水果、零食等图片,引导学生根据颜色、种类、形状等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对于物品的分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进行对于分类抽象概念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充分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学生因为幼儿园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水平均有所差异。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会有学生“学不够”或者“学不会”的现象产生,长期以往则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性,进而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正式授课之前,可以针对小学生进行一次知识的检测,由此教师能够清楚的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的进行教学难度和教学模式的调整,以此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的衔接幼小数学的学习,以此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成绩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幼小衔接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的掌握幼小数学中教学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进而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以此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小学数学是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因此顺利衔接幼小数学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怡玮. 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及案例分析[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
        [2] 黄秋云. 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0):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