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德育管理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李国静
[导读] 高三阶段的学生由于面对升学考试,课业繁重,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李国静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516001
        摘要:高三阶段的学生由于面对升学考试,课业繁重,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导致出现了上课专注度低下、焦虑疲惫、情绪低落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加之其处于青少年晚期与社会接触度正不断上升,但自身心理承受力仍旧较为低下,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高三阶段的学习效率,对高考的正常发挥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此关键有特殊的学习阶段,作为高三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为学生搭建起应对困难的堡垒,增强心理建设环节焦虑。因此本文将依据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探究分析德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德育管理;策略探究
        引言:高三学生作为学生时代的特殊群体,不仅肩负着升学压力,同时承载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无限期许,加之自身处于由幼稚少年向成熟青年过渡的时期,精神长期被高密度占用,但其心理状态与社会发展的程度却极其不平衡,进而导致学生在精神层面受到了巨大挑战,产生各种较为尖锐的心理问题,所以在高三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加强心理疏导,调整学生的自我认知
        很多学生在高三阶段往往会出现恐惧考试,长期处于紧张情绪的状态下,面对日常小考测试发挥正常,但是遇到阶段性模考等大型测试便会发挥失常,进而加强了学生对高考考场的畏难心理,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怀疑[1]。但其实这种现象是正常且普遍的,只是每位学生的表现程度和方式不同,所以在高三阶段学校要加强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考前动员、考试技巧分享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高考虽然重要但是并非决定一生之事,弱化考试难度及几乎被神化的绝对性,其次也要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应试能力进行客观的综合性评估,避免盲目否定自身,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明确的鼓励与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从分了解自己的真实实力和薄弱环节,进而实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学策略性及针对性
        事实上,学校对学生思想德育状况的掌握和把控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参与学习课程,所以教师很容易能够捕捉到学生的各种变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道难以解答的试题或者同桌一句气馁的话语,都有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心理状态,阻碍其高三阶段身心健康发展[2]。

所以教师要确保与学生的沟通渠道畅通,提升对每一位学生的在校关注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如此才能够高效准确的清楚学生心理障碍,平衡考试压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做到耐心指导细心观察,不以学生成绩好坏论优劣,亦师亦友,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三、加强家校联合教育,实现高度配合管理
  着眼于时下的高三家庭,家长们为了子女成为人中龙凤,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往往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业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父母可以照顾其生活一切,久而久之,导致部分高三学生的家庭生活只剩下学习,试想,学生在学校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回到家中也得不到丝毫理解和喘息,长期处于被动的高度集中状态,又怎能拥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无法提高成绩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不被理解的印象,而且会对课业学习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作为高三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才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进步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现家校联合,相辅相成,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做到适度的理解孩子、认同孩子、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护,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从带有偏见色彩的人才观中解脱出来,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走进考场,发挥出正常的理想水平。
  四、平衡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复习配比
  高中的复习科目种类多样繁杂,但是学科间的整体分配具有差异性,所以作为高三教师,要合理分配学生的学科复习时间,避免因课业布置不均衡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浪费时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3]。同时,教师也应当指导学生懂得合理规划各学科学习时间,针对薄弱学科指导合理有效地学习方法和技巧,比如面对高考中的专业科目,如若临近考试仍旧不能提升成绩,那么就要提醒学生将复习重点放在语数外等分值较大的科目上,以求在短时间内实现总体成绩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教师诸如此类的统筹兼顾,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考试整体更加全面直观的把握,进而增强其自信心,避免因单科缺陷影响高考整体成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的教学工作者,要想抓好高三德育教学工作就要持续将关注高三学生心理状态作为中学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制定最合理恰当的阶段性教学引导计划,为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高考认知,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和饱满向上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各项学科具体的复习工作中去,为人生未来的每一次关键考核培养出从容应对的心态,最终实现理想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川.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J].家长,2020(23):36-37.

        [2]叶旭荣.心理疏导,强化信心——谈高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展开策略[J].高考,2020(09):28.

        [3]刘晓红.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德育管理策略探究[J].新校园(阅读),2017(05):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