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邓汉霞
[导读] 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如何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进步,成为新课程改革工作开展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
        邓汉霞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一小学    517300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如何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进步,成为新课程改革工作开展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践行,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本文对小学德育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德育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教学;立德树人

        前言:现阶段,德育教育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在德育教育中,要想使德育教育教学的作用得以发挥,要求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把握,并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对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指引小学生能够对德育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强化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实现德育知识内化,为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内容,导致德育教育影响减弱,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现阶段,各个小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问题予以了一定的重视,注重推进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只是“喊口号”、讲理论,未能够将德育教育落实,从而影响到了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有效学习及理解,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1]。
        其次,教师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德育教育教学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并且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德育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效果不佳,未能够对德育教育的功能及作用进行有效地发挥[2]。
        最后,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在方法选择上,一些教师仍然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德育教学缺乏实践性,学生对德育知识难以有效地学习及理解,制约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及质量。
二、新时期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教学的对策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立足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进步,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注重引导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从而引导小学生对德育知识加深学习及理解,使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3]。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做好德育内容安排,突出教学针对性
        小学德育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要注重突出教学针对性,引导小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使小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德育教育内容的把握,为小学生有效学习及理解德育知识指明了方向,关系到了小学生德育知识学习效果及学习质量。对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要对德育内容做好把握,科学、合理的设置德育课程。例如,在德育课程构建过程中,联系立德树人理念,注重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把握,指引小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4]。

如联系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注重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对小学生的德育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得到更好地培养及发展。同时,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指引小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理解,以促进德育知识内化。如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以“热爱祖国”为主题,联系革命先烈的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使小学生感受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引导小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学习,对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有效地培养,对小学生做好德育教育引导,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德育教学方法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和创新,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从而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德育知识的学习及理解,从而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及进步[5]。例如,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构建“互联网+德育教育”课堂,借助于图文结合、有趣儿视频资料进行教学引导,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使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升。例如,在开展《我的家乡山和水》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家乡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家乡的风土民情直观化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增强小学生认同感,培养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情况,做好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三)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突出生活化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注重将德育教育与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注重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利用生活对德育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生活视角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利用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对小学生德育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有效地培养。例如,联系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小学生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帮助社区老人打扫卫生,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借助于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德育观的有效培养和发展,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及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又如,联系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我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引导小学生回家后帮助妈妈做家务、洗碗,使小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培养小学生孝顺父母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利用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加深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光明霞.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藏教育,2020(06):61-64.
        [2]付建花.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对策[J].学周刊,2020(09):53-54.
        [3]陈慧.在小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02):12.
        [4]曾海琴.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2019(12):116.
        [5]黄晓燕.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对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5):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