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技巧及教学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朱慧芳
[导读]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
        朱慧芳
        四川省九寨沟县第四小学 四川 九寨沟 623400

        摘要: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数学基础也比较薄弱,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在学习简便运算时常会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以至于严重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教学问题,传授学生一定的简便计算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计算 技巧 应用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加减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以及除法性质等一些特殊数据的变化规律,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基础,但对于认知水平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简便运算中的知识内容是较为复杂和多样的。这就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常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讲解与传授,促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的实现深入学习、高效学习。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一例题为:有一边长为300米的正方形操场,李叔叔每天绕着他跑5圈,他每天跑多少米?三天共跑多少米?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这一题时,就可鼓励学生从问题中抽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进行自主列式和计算。或许学生的列式是相同的,即都为300×4×5×3=?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则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算法的不同,要求学生讲一讲自己算法的想法,并将学生的全部算法统计起来,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准确的掌握更加简便的运算方式,进而在深化学生数学认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简算能力。
二、对比教学、区分异同
        在学习简便运算时,教师不能够将教学重点仅局限在公式教学上,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和负担,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会出现记忆混淆、遗忘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灵活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运算概念的基础上再学习定律,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简便运算的灵活性。
        例如,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例题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区分二者之间的异同,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算定律。
【错题对比】
135×15×4×8                     135×66
=(135×8)+(15×4)       =(135×60)×6
=1080+60                         =8100×6
=1140                               =48600
                                  
        很显然,学生在上述运算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混淆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率的概念,存在乱用运算定律的现象。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纠错时,就可以此为教学导入点,引导学生分别回顾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即乘法结合律是建立在“几个因数相乘”的前提下,只有二级运算;而乘法分别律则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因数相乘,出现乘加混合运算。因此,第一题应用乘法结合律,第二题则应用乘法分配律。
【题目对比】
135×15×4×8                     135×66
=(135×8)×(15×4)      =135×(60+6)
=1080×60                         =135×60+135×6
=64800                             =8100+810
                                        =8910
三、错题示范、订正分析
        在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时,还会存在不分别与括号外因数相乘的现象,如33×(100+5)=33×100+5,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成因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无法摆脱原有四则运算正常计算思维导致的,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纠正学生这一运算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向学生提出:原算式中共有几个33相加?那么在你计算时缺了几个33?等具有引导性的教学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算式中的错误。
        除此之外,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学生也常出现不加括号导致计算失误的现象,如270÷54=270÷9×6=180,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除法性质逆转使用不熟悉导致的。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就可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来进行订正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除法性质的逆转使用。
        例如,动物园购进了270个香蕉,需要平均分到9个猴山中,每个猴山里有6个猴,那么每只猴子能够分到几只香蕉?通过结合情境,学生便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算式所强调的连续除以,而不是除以其中一个因数,再乘以另一个因数,对除法性质的逆转使用也会有更深一步的掌握和认识。
总结:
        总而言之,简便运算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的具有较为严格的教学要求,但在学生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这些运算定律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教学作用。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教学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重视起培养学生简算能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荷琼[1].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 (025):P.249-249.
        [2]闫汇本. 浅析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J]. 南北桥,2018(24):19.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018.
        [3]吴士诰. 如何在小学数学的简便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00 (011):P.160-160.
        [4]贺先进. 谈数学简便计算技巧[J]. 速读(上旬),2018(5):255. DOI:10.3969/j.issn.1673-9574.2018.05.247.
        [5]薛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简便计算[J]. 金色年华(下),2015(1):76-76,79. DOI:10.3969/j.issn.1003-3599.2015.01.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