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崔磊
[导读] 新课标理念让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学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一个活动过程
        崔磊
        陕西省榆林实验小学        719000
        摘要:新课标理念让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学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一个活动过程。那么,体育课我们应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呢?从而真正达到理想化的课堂呢?我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巧用教材、教具,精心设计是关键。
        关键词: 游戏,激励,师生关系,体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都得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这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学生体验不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丧失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认为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注重激励性评价,把游戏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充满兴趣,又掌握了技能。
一、以游戏活动为载体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练习,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投沙包练习中,我先让学生利用报纸揉成团,组织学生原地自由扔纸团练习,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折“纸飞机”,组织学生扔纸飞机。并在扔纸飞机游戏中领会了投掷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击掌接力”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智勇大闯关”,再精心设计关卡。设计了“游戏关卡”,老师当主持人,学生是挑战者,通过学生共同的努力,最后各组队员完成这一竞赛游戏,用时最短者获胜。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但是通过竞赛有了一定的强度,同时,在游戏中他们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这样做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要求:“老师,再玩一次吧!”这样的练习形式活了,课堂气氛也活了,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收获甚多,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激励评价
激励性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一句简单的激励性话语,一个眼神、动作的暗示或是一个微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兴趣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中除了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堂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课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呢?
3.1加强体育教学的评价功能
要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要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当然,这首先就是学生的体质问题。因此,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加强学生体质的监测评价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这种评价,使体育课的成绩包括了体育健康理论、体育项目技术、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身体机能状况、身体素质达标等方面。
这样,通过系统的评价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与练。练与得的奋斗目标,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这些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矫正或强化,自身素质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
3. 2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谐的课堂气氛
        体育课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一个管理过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而且时间不长,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以一场足球教学比赛为例,如果学生对比赛兴趣不大,兴奋性低,就会使动作僵硬,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如果他们兴趣过大,兴奋性过高,他们的动作幅度必然会太大,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情绪的变化作适当的控制,做到高时就低,低时就高,张驰有度,使课堂气氛和谐。
3. 3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教师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消除隔阂、增强兴奋性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和气氛沉闷时,教师如能及时的给予表扬,都能起到提高士气、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对违背常规的学生,教师要爱护关心,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这样做,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师生的隔阂。
3. 4巧用教材、教具、精心组织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但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他们对现行教材中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创新使用新教材,使教学内容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尽可能采用游戏、比赛等竞技形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教学内容中加速跑一课,在处理这一内容时,我就打破了旧的传统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沿着跑道强迫练习,学生一听加速跑就烦,内心便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巧用教材、精心组织,用游戏的方法完成各种跑的教学。如:我在教学中充分借助报纸教学,让学生每人拿一张报纸,在练习加速跑的时候把报纸展开放在胸前向前跑,看谁的报纸先掉在地上,这样的做法学生既喜欢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欲望。同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在跑动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不让报纸掉下来的经验进行分享,让大家自己结合自身经验,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并给一定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检查,使学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练习方法。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他们总结出不同的办法。在加速跑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加速跑的动作技术,也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时,教师不再单单是教学的人,而是学生的朋友,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通过这些形式多样教学活动,学生置身于玩和学之中,不知不觉的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启发和锻炼了学生思维,完善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课堂学生旺盛的学习兴趣是体育课长远发展的生命源泉,而面对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面对学校、社会、老师、学生自身的种种现状,我相信体育课的教学核心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健康、快乐”,而学习兴趣的激发正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有效方法。本文是我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杨锡让,等实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裴海红,体育[M].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00.
        [3]孙德瑞,体育与健康[M].大连.大连海事出版社,2002.
        [4]陈媛。新课改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