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军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中学 浙江嘉兴 314409
摘要:“有效提问”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现阶段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渠道。作为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在新课改下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各界高度关注,为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在教学问题设计时教师需在明确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紧紧围绕“音乐元素”,故而本文主要就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元素;有效性提问
引言:“音高、节律、节奏、音量、长度、旋律”等是音乐的核心元素,在课程教学中元素教学作为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是确保音乐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下教育机构对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问题设计和提问”时,教师需在围绕“音乐元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对元素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设计,并通过优化和调整提问技巧来保证提问有效性的前提下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一、综合考虑学生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兴趣点设计教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某方面来讲,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与此同时在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应试化教学中,学生在被动式接收课程知识时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之教师问题设计的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有效调动,久而久之对学生全面化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就目前来讲为改善当前教学现状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需革新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还要优化教学模式,并通过综合考虑学生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兴趣点进行问题设计,以此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在提问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学习动力以及帮助他们在探索中感受音乐魅力,提问时教师需基于“音乐元素”的节奏和旋律,试图围绕学生对音乐元素的兴趣展开教学,以此来保证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京韵大鼓》赏析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来聆听音乐片段,之后通过用重庆地方方言来唱一段“京韵大鼓”,并在唱完之后提出“两个片段的区别有什么?”、“哪一种更具有吸引力以及吸引点是什么?”等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经调查相比文本音频,具有地域特色的京韵大鼓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当教师唱完后通过综合考虑学生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兴趣点设计教学问题,在将学生代入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为后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化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外婆桥》片段赏析时,教师可通过用上海方言演唱《摇啊摇》,并在演唱结束后询问学生“两首歌曲的旋律分别有什么特点?”、“如何用声音表达出线条感和点状感?”,试图围绕学生对音乐元素的兴趣展开教学。
二、综合考虑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接受能力设计教学问题
在应试化教学中,虽然教育工作者采取了“提问式”现代化教学模式,但由于问题设计不合理以及未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影响整体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对学生全面化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是现阶段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音乐元素主要包括——“音高、节律、节奏、音量、长度、旋律”,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化问题的存在,要想避免音乐教学成为某些学生的独角戏,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还要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对音乐元素接受能力的考虑,并在问题提出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由此在全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就目前来看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时需正视音乐在拓展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巧妙对问题难度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确保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在《美丽的夏牧场》片段赏析过程中,片段赏析结束后教师可通过设计如下层次性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大草原?说说看你见过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这首歌中的大草原是指什么?”、“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需注意的是在每次提问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再一次赏析,并结合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接受能力适当调整问题难度,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依据学生实况在音乐元素的生成点和教学内容关键点进行提问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为确保预期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提问”时教师还要依据学生实况在音乐元素的生成点和教学内容关键点进行提问,以便于在保证提问合理化的前提下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在《拉德茨基进行曲》赏析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进行曲”,教师还可通过创建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并通过播放适合的“进行曲”片段,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如——情境1:班长在我校刚刚举行的田径运动上打破了纪录,现在为他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此时教师需要播放奏运动会颁奖进行曲;情境2:小明的姐姐今天要结婚了,他邀请我班同学参加婚礼,此时教师需要播放奏婚礼进行曲;情境3:小王的爷爷昨天去世了,爷爷是位老红军,生前经常为我们讲革命故事,现在我们一起去参加爷爷的葬礼,为他老人家送行,此时教师需要播放奏葬礼进行曲......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可通过询问学生“几种进行曲的区别在哪里?”以及通过创建一些其它情境询问学生适合的进行曲是什么等,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最终为音乐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语
概括而言,在新课改下,“课堂有效性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而言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为保证提问的针对性,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不仅需综合考虑学生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兴趣点、考虑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接受能力,与此同时还是依据学生实况在音乐元素的生成点和教学内容关键点进行提问。
参考文献:
[1]周志海,李志涛,张文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12(11):112.
[2]李岩,张琳子,刘元霞.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2(2),218-219.
[3]李慧卿,刘元喜,张建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12(48):326-327.
[4]陈慧敏,张文涛,李志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12(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