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校园体育安全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颜天相
[导读] 体育安全问题在学校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体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攻破学校体育安全这个难题
        颜天相
        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语溪小学  浙江桐乡   314511

        【摘要】体育安全问题在学校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体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攻破学校体育安全这个难题。体育教师对学校、学生要饱含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育课堂上积极灌输各类运动安全保健知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医务监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定期维护体育器材设备,端正态度、增强责任心,做到时刻“警钟长鸣”,防止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产生。保障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又安全地成长,最终达到掌握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校园体育安全;原因;对策
一、校园体育活动的要素特征与体育安全现状
(一)组成要素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为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体育活动的设置就要能够传授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二)特征分析
        学校体育活动的特征主要包括三方面:基础性、普及性、系统性。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学生阶段是生活习惯和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体育习惯的养成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体育的授课对象是学生,以全面传授体育知识、普及体育活动为宗旨。所有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一个课堂内外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融合的体系。
(二)校园体育安全现状
        我国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学生升学率为重点,学校在忙于应对升学率压力时,生命安全教育被忽视,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堪忧、安全意识薄弱,各种意外伤害事故频繁发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地市级基层学校和一些民办学校基本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类课程,在中小学整个教学计划中,各课程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所占比例不足2%,并且也仅以听读为主,由此产生了各种问题:如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饮食卫生);缺乏自我防护、救护的知识、方法与技巧等,在遇到突发状况或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安全教育应从小抓起。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教体艺{2005}12号)中明确提到,学校开展一切体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小学体育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应得到高度重视,但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包括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教师缺乏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等,为了把所有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教育部门及学校层面应从小学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的规避方案以及应对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别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根据伤害程度来分可分为三类。

(二)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近年来,学校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经济、法律纠纷,不但给学校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及心理伤害。所以,了解它的发生原因,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伤害严重程度与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1.安全意识差,教育管理不到位
        安全意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强烈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才能够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安全,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才能够准确的预判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外事故,才能够合理的处理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等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差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安全教育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习体育和安全知识,了解体育的基本原理、作用、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掌握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以及课中的安全问题建立正确的认识,明白体育课以及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对体育的正确情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欢程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认识、技术、能力。同时要对教师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教师的安全知识、安全认识。
        安全管理是对学校体育教学以及对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教学安全、顺利的开展。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够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场地器材合理、安全的利用,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避免教学意外事故的发生。
2.医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学校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主要通过家长填写身体健康情况告知单、校内体格检查与课前询问这三种途径,但小部分家长为了顾全孩子面子、防止自卑,隐瞒孩子既往病史,严重者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学校组织的体格检查主要以心血管系统、感觉器官、形态测量为主,缺少对学生实时健康状况的了解。疫情期间,部分家长为了学生能够正常上课隐瞒孩子出省的情况,体温不如实打卡,甚至让孩子吃退烧药来躲避学校体温测量。
3.学生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弱
        学生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弱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因素。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但部分学生受限于学业压力增大,导致缺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甚至极个别学生连体育课堂学习都因为学习落后而无法全部参与。学生缺少应有的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必定导致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不达标。
4.师生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协调、领导、控制下进行,因此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对学校体育教学安尤为重要。但部分教师上课态度不端正、缺少责任心,整个课堂完全以“放羊”的形式进行,对学生活动状况没有及时了解,如学生回班级写作业、学生在缺少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单双杠的活动。如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教师必须负责。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体育课准备不足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没有在教室地正襟危坐,没有语数老师的催讨作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就是“玩”,他们喜欢在体育课上无拘无束、喜欢自己玩。一旦教师严格按照课堂流程进行体育课的授课,部分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础,同时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而导致厌学的倾向,导致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
5.体育经费不足,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经费是活动的保障,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只有在充足经费保障下,才能建设足够的体育场地,才能购买充足、标准的体育器材,才能使教师有机会参加进修和培训,才能购买更多的安全书籍供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知识的更新,保证教学的安全。
        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的基础和平台,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之一。场地器材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计划的执行、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安全。目前少数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状态非常不好,器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单双杠生锈,塑胶跑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进行,同时学校体育场地的缺乏不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三、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安全意识
        课堂教学中某些项目如技巧、体操,属于伤害事故高发的项目,需在教师监督下完成。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做好同伴之间保护与帮助就可避免很多伤害的发生。事实上,保护帮助本身就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但自己要做好此项工作,还要教会学生这个内容。如后滚翻练习,在动作练习前,要带领同学们做好热身,充分活动颈部关节,强调动作要领,防止学生练习时颈部受伤。在动作练习时,要让学生之间互相保护帮助,保护同学要站在练习同学的侧面,一手托肩,一手推背,以防练习同学受伤或动作失败。肩肘倒立教学时,保护者站在练习者侧方,两手握其脚踝向上提拉,身体无法充分伸展时,用膝盖顶其背部使其伸直。屈臂悬垂教学时,垫子的厚度与放置位置也很关键,防止学生落地时脚踝由于处于放松状态而崴脚扭伤。
(二)加强医务监督
        学校要求家长如实告知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与既往病史,若隐瞒则后果自负。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对检查存在问题的学生要求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复查。中长跑、障碍赛是学校体育教育和竞赛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能因害怕事故的发生就取消这些项目。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运动会、障碍赛,教师在事先要做好询问与调查,对有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者,禁止其参加长距离跑比赛,消除隐患。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和裁判还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包括面色、动作协调性、呼吸等,一旦发现有危险预兆,要立即要求这些同学停止比赛,安排至阴凉处休息。即便在赛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让学生反馈信息,保持练习。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也能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视学生的性别、年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综合考虑。要保证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权利,不能占用、剥夺学生体育课堂时间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防止学生缺少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有的体育教师在运动队训练中,为了让学生早出成绩、快出成绩,让小学生从事大强度的深蹲杠铃训练,练习投掷项目时,使用成人重量标准的器材,让女生和男生进行激烈的肢体对抗。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可怕的意外伤害,甚至给运动员造成终身的运动伤害,因此要避免拔苗助长。
(四)端正态度,增强责任心
        端正教师工作态度与学生学习态度,增强教师教学责任心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程,有它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有它的教学常规、教学特点和规律。体育课的教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并合理的组织和控制课堂的进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五)保证经费,定期维护器材设备
        无论是体育教学的固定设备(单双杠、篮球架、足球门)还是移动设备(跨栏架、五人制足球门、体操垫),体育教师都要定期检查巡视,虽然体育教师对仪器设备不负有维护和修理责任,但若发生意外伤害,体育教师都是首要责任人。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校方,并与校领导积极沟通,必要时淘汰旧设备,更换安全的新设备。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对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柱,以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姜树超. 安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影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104-5.
        [2]袁军.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J]. 学周刊, 2017, 36):
        [3]范明香. 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学校体育安全教育 [J]. 中学课程资源, 2013, 11): 52-3.
        [4]王玉清. 中小学体育课堂伤害事件中学校责任的认定 [J]. 天中学刊, 2006, 21(2): 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